吉利每年生产6000台新车,为何永远卖不出去?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3 15:04:47

反对内卷成为今年汽车行业的主基调。众所周知,安全是汽车生产的底线。在面对业内疯狂的“价格战”挑战时,吉利依然坚持安全第一的底线逻辑,把行车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据了解,在吉利的庞大研发生产体系中,有一批特殊的高达6000台的新车,它们从生产线驶下,却注定永远无法到达消费者的手中。

这6000台车的特殊使命就是测试,它们的最终归宿是进入吉利的循环产业中心进行低碳处置及循环利用,从而降低车辆报废产生的碳排放。这6000台车不是浪费,而是吉利对“安全”与“可靠”最昂贵的承诺,在最严苛、最极限的条件下,通过测试暴露潜在的问题,确保最终交付到用户手中的每一辆车,都经得起千锤百炼。

这背后,隐藏着汽车制造业不为人知的铁律与吉利的极致追求。

据悉,这些车辆是新车在研发、测试、生产验证等环节制造的“工程车辆”,由于非批量生产,许多零部件更是要进行单一开模、手工打磨等环节,造价远比市场单价要昂贵。

吉利推出的每一款车型,在推向市场之前,都必须经历高温、高寒、高原等多样化的试验验证,覆盖智能驾驶、座舱技术、底盘性能、新能源技术、电子电器系统以及内外饰设计等整车各个领域。借助先进的仿真技术和平台化建设,吉利进行了超过80万公里的仿真测试和150万公里的真实道路测试,其测试标准和严苛程度均超越行业水平。只有在最严苛、最极限的条件下,通过测试问题暴露潜在的问题,确保最终交付到用户手中的每一辆车都是安全与可靠的。

有人会问,现在的虚拟仿真这么发达,建模测试不行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吉利的每一台新车开发,必须走出实验室、开去极端场景。汽车是由成千上万个精密零部件协同工作的复杂系统。当这些零件组装在一起,面对真实世界中变幻莫测的极端温度(从-40℃的极寒到50℃的酷暑)、剧烈湿度变化(高原干燥、沿海高湿)、复杂驾驶场景(颠簸路面、急刹急转、长途跋涉)以及不可预知的碰撞风险时,就有可能产生质量问题。而虚拟仿真无法穷尽所有变量组合带来的“化学反应”。一个在实验室表现完美的零件,在整车复杂振动、热负荷、电磁干扰的综合环境下,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失效模式;一个在常温下可靠的连接,在极寒或酷热中可能松动、断裂;一次看似标准的碰撞,可能因材料微小的批次差异或装配公差,导致迥异的结果。

目前,吉利在中国、东南亚、欧洲、拉美、中东等地,建立了全球五大试验群,通过全球适应性开发和验证,确保其产品和技术能适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道路及气候条件,提升全球用户的出行安全水平。今年,吉利投资20亿的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将在中国宁波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这背后,是吉利对“安全”与“可靠”最昂贵的承诺,更是对用户的极致负责。(清风)

责编:刘宇慧

一审:刘宇慧

二审:何尚武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