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马纯红: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网络传播的三个着力点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3 11:38:41

马纯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互联网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重要场域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大变量”,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科学认识互联网的“变量”特性,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为导向、以话语体系创新为根本、以搭建数字化传播矩阵为支撑,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网络传播的着力点。

一是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网络传播,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随着以5G、大数据、云计算、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迭代升级,我国传播生态发生极大变化,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也日益呈现主体更多元、受众更广泛、内容更全面、形式更新颖的特点。在多元化、去中心化、分层化、碎片化的互联网场域中,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要运用好网络传播规律,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一方面,要深入研判和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新苗头、新动向、新趋势、新特点;另一方面,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风险防范。要把宣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理论的阐释宣传,讲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一切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一切历史性变革的故事。通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让党的主张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让主旋律在互联网充分弘扬,让正能量在网络上充分涌流。

二是创新话语体系,让党的创新理论更通俗、更鲜活、更生动。党的创新理论要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成为指导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需要创新话语体系,坚持通俗化大众化话语表达。20世纪30年代,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采用通俗活泼的话语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无论是阐释重大理论问题,还是回答重大现实问题,都努力做到通俗易懂,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通俗表达中,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精炼,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例如,习近平总书记以“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说明制度要适合国情,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指明制度反腐路径等,都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形象表达,堪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话语创新的典范。党的创新理论要真正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听了信,关键是做到架天线、接地气,说百姓听得懂的话,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道理讲透彻、讲鲜活,努力把大道理讲得有道理,有意义的话讲得有意思,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的有机融合,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解释力,让老百姓在生活中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构筑起党的创新理论走向寻常百姓家的桥梁。

三是构建数字化传播矩阵,分众化、差异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网络传播。伴随信息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正在逐渐打破与改变传统媒体时代“我说你听”式的线性传播格局。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为大众所接受,破译“厚重理论、轻巧传播”的制胜密码,不仅要求在内容上实现通俗化,而且要求在传播上实现多样化。一方面,构建数字化传播矩阵,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和技术,构建实现全方位、多层次、高效传播目标的传播体系。要针对全媒体发展特征,努力创新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理念、形式、方法、手段,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今日头条、新湖南等新闻资讯平台,以多样化传播丰富大众认知、理解、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渠道。例如,为了更好地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年朋友们学习新质生产力,在内容上需要研发关于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大众化产品,还需要通过微信、抖音、小红书等进行传播,让大家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更轻松地学习新思想。另一方面,要依托数字技术挖掘、收集、分析、整合相关数据的算法优势,实时监测传播效果(如阅读量、转发量),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分析受众的理论喜好、数字素养和个性化需求,为受众“精准画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网络传播,如何能让信息找到人、打动人是问题的关键。要定制差异化内容,动态调整内容推送策略,瞄准“理论热点”和“思想困惑”,制作推送最走心和最管用的理论,实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数字时代的具象化,切实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

(本文为作者在“理来我网·理论专家校园行”主题宣传活动上的书面发言)

责编:张英

一审:张英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