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2025-06-22 09:28:26
冬病夏治是中医 “治未病” 理念的经典实践,借助夏季阳气旺盛之势,驱散体内沉疴宿疾。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曲靖提醒大家:今年冬病夏治从夏至伏前贴开始,到末伏结束,每个阶段都蕴含着独特的养生智慧,掌握正确贴敷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夏至伏前贴(6.21-7.19):夯实基础的 “先锋战”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起点,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通畅。夏至伏前贴就像提前修筑的 “健康防线”,通过刺激大椎、肺俞、脾俞等穴位,帮助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为后续三伏贴治疗奠定基础。尤其适合阳性寒性体质、既往冬病夏治效果不佳的人群,提前激活机体阳气,增强药物吸收能力。
初伏(7.20-7.29):火力全开的 “主攻期”
初伏是三伏天的开端,自然界阳气达到鼎盛。此时进行穴位贴敷,能最大限度地借助天时,驱散体内寒气。药物成分多以白芥子、细辛、甘遂等温阳散寒药物为主,对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胃肠病等冬季高发疾病有显著调理效果。
中伏(7月30日-8月8日):持续强化的 “巩固期”
中伏正值一年最热时段,人体阳气浮于体表,脏腑相对虚寒。这一阶段贴敷可进一步温补阳气、驱散深层寒邪。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虚寒型痛经等病症,可在原有穴位基础上,增加阿是穴(疼痛部位)贴敷,精准靶向治疗。同时,配合饮用生姜红枣茶,内外协同,提升扶阳效果。
末伏(8月9日-8月18日):收尾固效的 “收官战”
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阶段,此时阳气开始收敛,贴敷重在调和脾胃、巩固疗效。贴敷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帮助恢复脾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秋冬季节疾病复发。
加强敷贴(8月19日-8月28日):增效固本,迎接秋冬的 “强化期”
此时阳气虽逐渐收敛,但余热尚存,借助残留的夏阳之力,可深化调理效果,尤其适合病程较长、虚寒症状明显的人群。
冬病夏治禁忌人群及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孕妇、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皮肤破溃或对贴敷药物过敏者不宜进行;阴虚火旺、实热证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出汗。
3、上午贴敷,每次 4- 6 小时。
4、若出现皮肤发红、轻微瘙痒,属于正常药物反应,涂抹润肤霜缓解。
5、若出现水泡,需暂停贴敷并及时就医处理。
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罗运花提醒:为提升冬病夏治效果,可以搭配山药薏米芡实祛湿茶,黑豆核桃补肾粥等药膳。
把握夏至到末伏的黄金养生期,将传统贴敷疗法与科学养生结合,让冬病夏治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 “夏日良方”,以储备秋冬健康能量重点强化脾胃功能与肾气固摄,为秋冬健康储备能量。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曲靖 罗运花
指导专家: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中心 罗运花
责编:袁小玉
一审:实习编辑:曹诗楠 编辑: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