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特别策划 | 雪峰山下的禁毒游园会——媒、警、校共建探索乡村禁毒宣传新路径

    2025-06-21 15:27:42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罗霞 通讯员 李菁菁 罗忠初

当禁毒知识化作数字关卡的趣味谜题,当戒毒民警变身为校园里的安全导师,一场由媒体、警方、学校共同发起的乡村禁毒宣传实践,正在湖南西部山区勾勒出禁毒创新教育的清晰轮廓。

6月17日,湖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南省女子戒毒康复所)、湖南法治报往返千里,联合打造的“共筑禁毒屏障 同护少年成长”禁毒游园会,在雪峰山脚下的乡村学校——新化县水车镇红光小学拉开帷幕。双方以“资源整合+阵地共建+长效服务”的三位一体模式,将禁毒阵地建在校园、服务沉入乡村、影响辐射家庭,为解决乡村禁毒“最后一公里”做出有益探索。

大山下的学校操场上,民警们已准备就绪,静待同学们课后参加禁毒游园会活动。拍摄 余毓华

创新载体激活乡村教育:从单向灌输到沉浸式参与

活动现场,宣传手册、展板与仿真毒品展示错落分布在校园操场,全方位、多维度劝诫青少年远离涉毒违法犯罪,切实提升青少年的毒品识别与防范能力。

创新设计的互动环节是本次禁毒游园会一大亮点。在摆满百余个仿真毒品、药品模型的“辨毒实验室”里,民警结合乡村常见场景,对“奶茶包”“巧克力”“跳跳糖”、曲马多、“上头电子烟”等新型伪装毒品、麻精药品,讲解识别技巧。

在禁毒转转乐游戏区,学生正在回答抽取到的题目。 何思媛 摄

“摇头丸的危害是什么?”“会让人变丑变笨!”五年级学生小丽清脆的回答,引发阵阵笑声。在禁毒“圈圈乐”“转转乐”“拍拍乐” 等趣味关卡里,孩子们通过投掷套圈、转动转盘等游戏方式,轻松掌握防范毒品的实用技巧。

值得关注的是,新化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也派出5名志愿者全程参与活动,他们携带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手册与定制奖品,在“法治守护角”设置互动摊位,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演示识别危害、安全求助、后续保护等完整流程。

在禁毒签签乐游戏区,学生获得游园会通关印章。何思媛 摄

孩子们每完成一轮禁毒游戏,即可加盖一枚通关印章。原本晦涩的法律法规条文,转化为解锁游戏关卡的禁毒通关卡,可换禁毒文创周边及学习用品。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禁毒知识入脑入心。特别设计的“乡村禁毒微课堂”中,禁毒民警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动画、漫画内容,课堂上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破题乡村禁毒痛点:三方联动填补教育空白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很多青少年尤其是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孩子,对毒品的定义、危害及其隐蔽性和诱惑性了解不足。”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三级高级警长杨应民表示,在乡村地区,毒品知识普及面临信息传播渠道有限、专业力量薄弱、青少年认知壁垒等现实困境,导致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出现低龄化趋势。

民警讲解毒品仿真模型。何思媛 摄

此次活动中,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依托戒毒执法专业优势,提供仿真毒品模型、戒毒案例库等硬核资源;湖南法治报发挥媒体融合传播力,将禁毒内容转化为短视频等年轻化表达;红光小学则作为教育主阵地,提供常态化教学场景支撑。三方现场签署《禁毒宣传校园服务点共建协议》,红光小学被授予“禁毒宣传校园服务点”牌匾,通过“民警专业指导+媒体内容赋能+学校阵地落地”的联动机制,首次在新化县山区构建起专业力量下沉、传播形式创新、教育场景渗透的禁毒宣传生态闭环。

学生凭游戏通关卡兑换禁毒文创产品及学习用品。何思媛 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希望与湖南法治报携手,深入更多偏远山区和农村,开展常态化禁毒普法活动。”杨应民补充道,媒、警、校共建合作模式,不仅填补了乡村禁毒教育的专业空白,更通过三方协同将禁毒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防护能力,为乡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起立体化防护网。

长效机制筑牢防护网:从单次活动到生态共建

仪式上,9名乡村教师加入“星城微光志愿团队”,两名戒毒民警受聘为学校禁毒辅导员,标志着“专业力量+本土师资”的人才梯队正式成型。

在“,无毒校园,快乐生活”禁毒课堂上,民警讲述从毒品到麻精药品的识别与防范。何思媛 摄

三方共建的“禁毒宣传校园服务点”将围绕《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核心,规划“五个一”系列活动:即一场流动禁毒展、一次民警驻校课堂、一期媒体普法专栏、一轮家庭禁毒走访、一场校园禁毒演练,推动禁毒教育从单次活动向贯穿全学期的课程体系升级。

“当省级媒体的传播优势嫁接戒毒专业资源,再扎根乡村学校的教育土壤,禁毒宣传便产生了化学反应。”湖南法治报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合作突破了传统宣传“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通过媒体赋能让禁毒知识“说得上话”、警方指导让禁毒技能“用得上劲”、学校落地让禁毒教育“扎得下根”,既为山区青少年筑牢防毒屏障,更成为社会治理资源下沉基层的创新样本,为乡村振兴中的平安建设提供实践注脚。

志愿者发放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手册。何思媛 摄

红光小学校长罗振家感慨:“专业团队带来的系统禁毒知识,通过沉浸式游戏环节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防护能力。这种融合了媒体视角、民警经验与教育场景的活动设计,不仅强化了孩子们的识毒拒毒意识,更通过多元社会角色的参与,为山区少年打开了认知外界的窗口,助力他们以更开阔的视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责编:李迅

一审:刘冬晨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