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的坚守:桑植水文站筑牢防汛“生命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21 13:14:29

新湖南客户端 特派记者 徐丽 实习生 廖梓雅 刘堰邻 /图

6月20日晚上8点,大雨滂沱,记者穿过泥泞湿滑的小路,抵达澧水干流桑植水文站,见证了一场与洪水赛跑的“无声战役”。面对超历史极值的降雨,桑植水文站全体人员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用专业与坚守筑起防汛减灾的第一道“铜墙铁壁”。

洪峰过境:数据背后的生死时速

“19日6时10分超警戒水位0.05米,13时40分洪峰水位达262.38米,超保证水位2.38米!”桑植县水文局局长刘勇指着水位曲线图,声音沙哑却坚定。他已经连续奋战在一线两天两夜了,本轮洪水过程总涨幅达13.93米,超保时长9小时30分,仅次于1998年特大洪水。

(桑植水文站)

面对严峻的汛情,桑植水文站6名驻守人员与市水文中心5名支援队员迅速组成桑植县境内3个国家基本水文站的“高速测流队”,分别负责现场水位和流量测验,及时收集和传输防汛调度急需的雨水情数据。他们顶风冒雨,在仅容一人通行的狭长通道中穿梭,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水位、流量数据。在临时发电机轰鸣声中,一盏盏应急灯照亮了测流现场,一份份实时数据传输至防汛指挥部,为科学调度提供关键支撑。

老将出马:35年坚守诠释“水文精神”

“快速记录缆道传回的流速数据,抓紧时间!”张家界市水文中心调研员戴振革身着救生衣,冒雨冲向站房,由于停水停电,水文站靠临时发电机供电,而且仅在测流时才打开发电机。这位有着35年一线经验的老水文人,曾驻守桑植水文站3年,此次主动请缨下沉支援。他一边检修设备,一边向记者介绍本次防汛“四大亮点”:省中心提前部署、应急监测队火速驰援、市中心班子“一站两案”精准调度、干部职工家属全力支持。

(水文站点正在进行测流)

据悉,张家界水文尖兵采用“高空+手持”双测流方案。当洪水冲毁水电设施后,他们退守桥面,手持雷达波测流仪,在暴雨中以一米间距人工测流。“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数据必须精准!”监测科科长刘健全抹去脸上的雨水,手中的测流仪在夜色中闪烁微光。

众志成城:蜡烛与应急灯下的坚守

张家界水文中心李新平副主任的儿子正值生地结业考试,他仍坚守岗位,晚上抽空打电话时,只是用坚定的语气教导儿子勇敢地去面对;桑植县水文局刘勇局长的妻子送来爱心餐时,丈夫正和同事们蹲在发电机旁抢修电路,此时他们已经吃了两天的盒饭与速食;才参加工作的水文新兵龙伊怡,在大洪水面前临危不惧,不让须眉;从市中心下沉支援的职工王冰洁家里有两岁多的孩子,却放下了她对孩子的挂念,多日未能回……

(烛光下的坚守)

断电、断网、设备故障,困难接踵而至。但水文站内,蜡烛与应急灯交相辉映,测流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见证着他们的执着。21日凌晨0点30分,经过20次缆道测流、无数次人工复核,最后一组数据终于成功上传。此时,桑植站水位已回落至253.10米,低于警戒水位3.4米。

后记:平凡英雄的“不平凡”

“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面对记者镜头,戴振革摆摆手。但正是这群“平凡英雄”,在站内裹衣而睡,困了就眯会,醒了继续测,观测通道被淹了就转移到桥上手动测流,退了就返回站点维修应急发电机。他们用暴雨中的逆行,用烛下的坚守,守护着澧水安澜。

截至发稿时,桑植水文站仍保持全员在岗,每一小时测流两次,密切关注水位变化。他们深知,防汛“大考”尚未结束,但只要“水文灯塔”不灭,江河安澜便在眼前。

责编:徐丽

一审:徐丽

二审:甄荣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