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6-20 16:49:12
梅雨季在中医眼中不仅是气候现象,更是“湿邪”肆虐的时节。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困阻脾胃,引发各种不适。浏阳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刘敏教您如何顺应天时调养?
梅雨季节湿气如何伤人?
1.湿邪的三大特点
重浊:身体困重疲倦、头昏如裹、关节酸胀。
黏滞:口中粘腻不爽、大便黏马桶、皮肤头发易油腻。
趋下:脚气湿疹易发作、白带增多。
2.伤人路径=外湿+内湿,双重夹击
外湿:环境潮湿,通过皮毛、呼吸侵入人体。
内湿:脾虚运化差(吃冷饮、熬夜等),体内水湿停聚成痰饮。
3.高危人群
居住环境:低楼层、近水边、通风差的房间。
生活习惯:爱吃冰饮、甜食、久坐不动的人。
体质弱点:脾虚、阳虚、痰湿体质的人。
因此,梅雨季湿气=天气闷雨+脾虚不运化,祛湿要“内外兼修”!
梅雨季节如何调养
1.根据体质调整饮食
(1)痰湿体质:体形肥胖、腹部赘肉、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大便不成形等。
食疗:陈皮薏米粥、冬瓜海带汤
忌口:肥肉、糯米、冰饮
小妙招: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助消化、防湿困。
(2)湿热体质:面部和鼻尖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湿疹等,常感到口苦、口臭,女性外阴瘙痒,男性阴囊潮湿多汗。
食疗:绿豆百合汤、苦瓜炒蛋、马齿苋凉拌。
忌口:辛辣烧烤、火锅、酒、榴莲等热性食物。
小妙招:用金银花+菊花泡茶、蒲公英茶,清热又祛湿。
(3)气虚体质:体质虚,易感冒,容易疲乏,易出汗,怕风怕冷等。
食疗:红枣姜茶、山药莲子粥
忌口:寒凉食物、冷饮
小妙招:艾灸关元穴,温阳散寒。
(4)阴虚体质: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症状。
食疗:银耳羹、鸭肉冬瓜汤
忌口:辛辣、油炸
小妙招:麦冬+玉竹煮水,滋阴不助湿。
(5)气郁体质:情绪差、胸闷、食后易腹胀、排便不畅等症状。
食疗:玫瑰花茶、佛手瓜炒木耳
忌口:咖啡、浓茶
小妙招:睡前按揉太冲穴,疏肝解郁。
(6)阳虚体质:常感到手脚冰凉,怕冷,大便稀溏,小便颜色清,量多。
食疗:羊肉山药汤、韭菜炒虾仁
茶饮:肉桂红枣茶、黄芪陈皮饮
忌食:寒凉瓜果(如西瓜、梨)
2.调节情绪
梅雨阴郁易致情绪低落,晨起练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多听轻音乐放松,用玫瑰花+陈皮代茶饮,夜晚按压太冲穴(疏肝气)。
3.中医特色防湿妙招
药浴方:艾叶+苍术+花椒煮水泡脚(每周2~3次);
香囊方:佩兰+藿香+丁香打粉装袋(挂包或床头);
急救法:淋雨受寒后,立刻艾灸大椎穴驱寒湿;
养生小贴士:梅雨季湿气重,但调理得当,反而是一年中最适合“排湿毒”的时机!顺应体质调养,秋冬少生病。
通讯员 彭宇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