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新政 “引育并举” 怀化这家医院构建青年思政工作新格局​

  大众卫生报   2025-06-20 16:21:35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20日讯(通讯员 胡艳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湖南省锚定 “三高四新” 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建设 “年轻人友好省份” 为目标,密集出台青年人才新政,全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高地。从省级层面的《关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的若干措施》,到怀化市因地制宜推出的 “十二条措施”,再到各单位配套的专项政策,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发展的体系逐渐成型。​

这些人才政策,可不只是吸引人才的工具,更承载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人才新政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和发展观,已成为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关键课题。怀化市中心医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人才新政与思政工作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人才新政里藏着思政 “密码”​

湖南省青年人才政策体系,表面上是靠制度创新吸引和留住人才,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思政价值。“湘才留湘”“湘才回湘” 等政策,用情感纽带和实在的利益激励,让青年对湖南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像建立 “湘籍人才工作站”、提供 “人才驿站” 等贴心举措,既解决了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又激发了他们服务家乡的责任感。在怀化市中心医院,政策格外亮眼 —— 博士最高能获得240万元奖励,这不仅是对专业深造的鼓励,更传递出“知识报国”的价值导向,让青年在规划职业时,心中始终装着家国情怀。​

政策还通过岗位供给与职业保障,引导青年投身关键领域。湖南省要求省属及以下国有企业 60% 的新增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不断扩大基层项目规模,鼓励青年到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拳脚。这种 “基层育才” 机制,既缓解了就业压力,又培养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怀化市 “基层服务人才定向考录” 政策,把基层经历与职业晋升紧密挂钩,进一步强化了 “扎根基层、服务人民” 的价值观。​

在构建成长生态支持方面,湖南省全力建设 “年轻人友好城市”,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上持续发力,还通过 “人才公寓”“公积金优惠” 等措施降低青年生活成本。这些举措传递出 “以人为本” 的发展理念,让青年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怀化市推出的 “五溪人才卡” 制度,整合了医疗、教育等资源,帮助青年解决后顾之忧,大大增强了他们对城市的信任感和融入感。​

政策实践催生思政工作新载体​

人才新政的落地实施,为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推动思政教育从传统的理论灌输,向生动的实践参与转变。湖南省每年提供 3 万个实习岗位,并设立 “才聚潇湘” 实习计划,把思政教育巧妙嵌入职业体验。大学生在产业园区实习时,有机会参与企业党建活动或社会调研,在实践中深化对产业发展的认知。怀化市中心医院要求博士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同时,还必须服务基层,将科研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了 “学术育人” 与 “实践育人” 的双重目标。​

在激励机制上,政策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荣誉并重的方式传递价值导向。湖南省设立 “省科学技术青年英才奖”,怀化市推行 “市政府特殊津贴” 和 “五溪青年人才” 评选,将个人成就与社会贡献紧密挂钩。这种 “荣誉激励” 机制,不仅提升了人才的获得感,更强化了他们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在怀化市中心医院,学科领军人才需要带动科室业务增长 8% 并开展新技术,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的思政理念。​

怀化市各主管部门定期开展人才座谈会,动态掌握青年思想状况。怀化市中心医院也积极行动,要求引进人才定期汇报思想动态,并通过谈心谈话解决实际困难,形成了 “政策支持 + 思想引导” 的双向互动模式,将思政工作融入日常管理。​

直面挑战,探索优化新路径​

尽管湖南省人才新政在思政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政策存在 “重引进轻培养” 的倾向,过度聚焦待遇吸引,却忽视了人才的长期思想引导。为避免这种功利化倾向,怀化市中心医院计划在引进协议中增加 “社会责任条款”,鼓励并要求人才参与公益服务或结对帮扶等社会活动,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价值内化,同时配套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现有的考核体系多侧重于经济指标,如留湘率、论文数量等,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对此,可以探索建立 “思政积分制”,将参与党建活动、志愿服务等纳入考核范畴,作为补贴发放或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推动思政教育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此外,还需要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高校可联合企业开设 “思政实践课”,将实习经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并转化为学分;行业协会可组织 “青年人才思政论坛”;怀化市的 “人才沙龙” 等活动也可增加红色教育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增强政策的文化感染力,激发人才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湖南省青年人才新政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为青年思政工作搭建了实践平台、提供了政策保障。未来,还需进一步推动政策与思政的深度融合,将 “引才留才” 升华为 “育才铸魂”,让青年人才在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让人才新政真正成为构建青年思政工作新格局的坚实基石。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