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0 15:10:11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刘丹 姚晶)近日,安化县人民法院大福人民法庭将巡回审判车开到当事人家中,顺利化解一起离婚纠纷。
6月中旬,大福法庭法官一收到起诉状,就敏锐地察觉到该案的特殊性——双方当事人均已年过六旬,且分居两地。考虑到老年人可能面临的种种不便,法官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被告,得知被告因腿脚受伤行动不便。为确保当事人充分知晓诉讼权利和义务,法官依法进行了电子送达。同时,想到对于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来说,一个网址链接可能就是一堵无形的“墙”,法官主动延伸服务触角,立即委托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将全套应诉材料的纸质版本上门送达至被告手中,确保信息传递“零障碍”。
在收到村委转送的材料后,被告因年事已高面对离婚诉讼非常不安,情绪比较激动,联系法官要求反馈情况。法官立即安抚其情绪,耐心聆听被告的“心里话”,并为其梳理总结出核心诉求,用专业知识为被告解疑。之后,法官又联系原告询问其调解意愿,从情理与法理方面针对原告做调解工作。充分了解双方诉求后,法官利用午休时间跟双方做工作。经过多次的沟通双方达成初步调解意向。
但达成调解意向还不够,需双方当事人在法院拟定的调解笔录上进行签字确认,法院才能根据笔录出具调解书,纠纷才能顺利解决。而新难题是,原告远在外地务工,受限于时间和经济成本,返乡不易;被告因腿脚问题,前往法庭更是难上加难。传统的面对面调解方式在此刻显得力不从心。如何便捷有效地让这场纠纷圆满化解?法官想到了线上调解平台。
然而,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线上调解需要一定的电子设备操作能力,这对于老人来说并非易事。面对这道“数字鸿沟”,法官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手把手”教学和“点对点”服务。她耐心细致地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一步一步远程指导在外务工的原告熟悉、操作在线调解系统。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腿脚不便的被告也能顺利参与,法官主动“走出去”,驱车前往被告家。在被告家中,法官反复演示,手把手指导被告如何使用手机进行调解。法官的耐心与细致,缓解了被告的紧张与不安。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这起离婚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调解成功并非司法服务的终点。考虑到被告领取文书的实际困难,法官将制作好的民事调解书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离婚证明书,直接送达到被告家中,并进行了必要的释明,确保案件程序完整,服务全程闭环。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是安化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的生动缩影。法官通过这一系列便民举措,不仅高效化解了纠纷,更传递了司法的温度,赢得了当事人的赞誉和群众的认可,树立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组稿:杨绍银
责编:曾雨田
一审:曾雨田
二审:刘欢乐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