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16:09:07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全媒体记者 伏志勇 通讯员 邓静如)醴陵有“三宝”:陶瓷、烟花和小炒。据统计,2024年全年,醴陵接待游客突破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17亿元。醴陵品牌流量从千万级跃升至十亿级,一年17次登上央视,在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名单中跃居第48位,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伴随着醴陵旅游热潮的不断升温,涉文旅纠纷也日益增多,如何以法治之力护航醴陵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守护游客安心畅游的美好体验,成为醴陵法院的重要课题。
构筑“法院+文旅”新“枫”景
近日,在新成立的醴陵市文旅产业链代表联络站内,醴陵法院同步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旨在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法官+调解员”的黄金三角联动作用,为文旅企业打通纠纷化解的高速通道,为消费者点亮权益守护的暖心灯塔。这也是继先进陶瓷产业链后,通过打破传统司法服务边界,将调解室搬到产业发展前沿阵地的又一站点。
醴陵市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华生应邀参加醴陵市文旅产业链代表联络站。
工作室重点聚焦文旅消费陷阱、合同履约纠纷、权益维护困境等高频矛盾点,以“调解先行、咨询护航、普法浸润”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同时,依托联络站资源共享平台,定期研判文旅产业发展中的法律风险,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涉旅纠纷化解质效事关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和旅游城市品牌形象。针对因侵权、债务等问题发生的涉旅民事纠纷,醴陵市人民法院通过“快立快审快结”机制,确保旅游纠纷能够得到快速解决,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今年以来,该院通过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旅游协会化解多起涉旅矛盾纠纷,持续为旅游业纾困解难,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法治保障,充分彰显了司法机关在优化旅游业营商环境、消除从业者后顾之忧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5年5月10日,醴陵市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旅行社与个人之间长期拖欠结算款的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某旅行社与被告洪某合作多年,洪某负责线上接单组织游客,旅行社承接旅游服务。2021年,经对账后洪某尚余8万余元团费未支付给该旅行社,多次催促洪某仍未予以支付,逾期超46个月,原告故诉至法院。承办法官余向阳本着调解先行的原则,向洪某释明拒不支付团款的法律后果。经过多轮沟通与协调,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洪某自愿偿还原告旅行社团款,并于5月底履行完毕,4年的账务纠纷在20天内化解,有力地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为旅游从业者后续发展重拾信心。
书院春秋、一江两岸、古桥芳洲……醴陵法院将暖心的司法服务阵地前移至景区,结合真实案例将晦涩法条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指南,为游客与社区居民呈上法治“暖心套餐”。同时,干警走进景区沿街商铺,倡导商家规范经营,严守法律底线。游客张女士惊喜赞叹:“原本还在为法律难题发愁,没想到漫步美景间,法官三言两语就解开了我的心结!”
当醴陵炒粉节的烟火气升腾,瓷博会的釉彩流转,烟花爆竹博览会的礼花绽放,一个个身穿制服的身影总会准时跃入眼帘——那正是醴陵法院干警用专业与热忱,编织起各个文旅活动现场坚实的守护网。他们不只是秩序的捍卫者,更是行走的“司法百科全书”。瓷博会上,面对精美陶瓷背后的品牌假冒乱象,法官化身解惑使者,以法律利剑守护匠心;烟花盛会里,针对采购买卖的复杂条款,他们化身为风险预警官,用专业解读筑牢交易防线。从舌尖到指尖,从窑火到烟火,每一场文化盛宴都有法治之光相伴。法院“红”与醴陵“彩”交相辉映,让醴陵千年瓷都的文旅画卷,既绽放着传统魅力,又闪耀着法治文明的时代光芒。
组稿:刘惠明
责编:李祯媛
一审:李祯媛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