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5-06-19 15:17:09
初夏时节,湖南卫视与芒果TV推出了深耕文化赛道的又一力作——《少年书院行》:一群心怀梦想的少年学子将和主持人郑方一一起化身“书院寻访人”,在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陪同下,踏入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等古老书院,旨在通过一场场青春与传统的对话,搭建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青春的桥梁,开启一次跨越代际、贯通古今的思想碰撞之旅。
以青春语态,叩响历史门环
《少年书院行》的第一站是岳麓书院。节目伊始,便将镜头聚焦于那群充满朝气的少年身上。他们或怀揣求知热忱,或携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的引领下,开启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和青春对话。
在岳麓书院之行中,三位少年各展所长:深谙传统文化的郭尔乐,自信抢答“实事求是”在《汉书》中的本源含义;痴迷历史文物的谢昭雨橦,借助AI技术复原朱熹与张栻“赫曦台赏日”的历史场景;善思好问的吴昱腾,动情讲述元军攻打潭州时张唐藏匾护文的壮举——这一切,都让《少年书院行》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文化传承类节目的常规叙事:少年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者,而是主动的“持灯探索者”。
为了让少年更好地理解书院文化,节目精心设计了诸多互动环节。当少年们体验书院生活,细读清代的学规时,惊讶地发现其中与现代学生守则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原来古人的智慧与教诲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这个过程中,少年们的思维被激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愈发浓厚。
当他们漫步在书院的青石板路上,书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在向少年们诉说着历史。那青石板路上或深或浅的凹痕,既是历代学子晨昏苦读的印记,也是少年与传统文化相遇时叩击心门的密码。当少年们开始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受、去理解这些文化符号时,传统文化就已经在他们心中悄然埋下了萌芽的种子。
以科技为画笔,复现文化星河
节目中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当属运用AI科技深度解锁历史。少年们并未止步于专家对“朱张会讲”的解读,而是以AI复原与虚拟现实技术,让两位先贤“合影”,将这份跨越时空的“神仙友情”具象化,使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融入了少年们情感与创意的生动故事,让历史变得鲜活可感。节目组同样利用AI技术,通过精准还原了人物形象、服饰细节、历史场景,生动地再现了朱熹与张栻两位理学巨匠的风采,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聆听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辩论,深刻理解了“君子和而不同”的真谛。

在《少年书院行》中,少年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联结。当少年们现场朗读《岳麓书院学规》时,那琅琅书声仿佛穿越千年,与宋元明清的岳麓学子齐诵仪式遥相呼应,清晰地勾勒出文化传承的脉络。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书院的熏陶下成长,赓续着书院承载的精神内核。如今的少年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将带着从千年书院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走向未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以科技舟楫,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以千年弦歌,映照未来足迹
古老的书院中,先贤们踏过走过的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儒家思想的最纯粹传承,如同岁月从未流逝。当少年们坐于屈子祠前,感受岳麓书院七毁七建却文脉不绝的顽强生命力;当郭尔乐将元军兵围潭州、书院老师尹谷带领学生誓死不降壮烈殉国的细节娓娓道来;当肖永明教授坦言岳麓书院正处在文明互鉴的关键转型时期——岳麓书院作为文明容器的特质得以彰显。它不仅是建筑遗存,更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的具象符号。

《少年书院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少年了解传统文化,更在于为整个社会营造了一种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氛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而该节目通过创新的形式、生动的内容,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激发了人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文化,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时,我们的文化宝库才能持续丰盈。
千年弦歌未绝处,恰是少年问道时。当镜头掠过岳麓书院飞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档节目的创新,更是中华文脉在时代变迁中的韧性。传统并非静默的古物,而是等待青春激活的能量场。当少年以思辨之光映照青史,以科技之翼穿越时空,这座始建于公元976年的古老书院,终将在新时代续写“于斯为盛”的精彩华章。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