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19 13:23:0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莫流洁
6月18日凌晨四点,洞庭湖的薄雾尚未散尽,岳阳楼区吕仙亭街道巡逻队员夏子腾和他的搭档已经打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贮木场附近的退水滩涂上。他们的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处芦苇荡和浅水区,手电光束划过之处,惊起几只水鸟。“越是这种凌晨和傍晚,违规垂钓越容易发生,特别是退水后滩涂范围变大,隐蔽性更强。”夏子腾说着,顺手捡起岸边遗落的一小段废弃鱼线,放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近日,一场覆盖岳阳楼区13.5公里长江岸线的全面禁止违规垂钓攻坚战持续升温,巡查、劝导、宣传成为这场守护“母亲湖”生态安全的关键词。
面对涉及4个街道、12个沿湖社区,岸线漫长复杂、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的艰巨任务,岳阳楼区反应迅速,决心如铁。5月30日,区委紧急召开调度会,成立区级禁捕禁钓工作专班,迅速构建起“区级统筹、街道主抓、社区落实”的三级联动推进机制。连日来,多位区领导以身作则,不分昼夜深入沿湖街道一线督查。他们实地查看设于关键下湖口的12个值守点,详细询问123名轮班值守的街道社区干部履职情况,现场协调解决人力调配、物资保障等难题。“领导们和我们一起巡岸线,这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决心,压力大,但干劲更足!”望岳路街道值守点负责人马兴新如是说。
守护长达13.5公里、纵深近800米的水域绝非易事。岳阳楼区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措施,全力筑牢禁钓防线。123名街道社区干部组成的劝导主力军,实行24小时轮班制,对重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逻值守。他们身着统一标识,手持扩音喇叭,足迹遍布每一个可能的垂钓点。在城陵矶街道管辖的一段隐蔽岸滩,街道办事处的小邹成了有名的“劝钓能手”。6月初一个闷热的傍晚,他发现几位老钓友正准备在滩涂深处下竿。“老哥几位,先别急着甩竿!这里是江豚保护区的‘餐厅’啊,您这几竿下去,可能就惊扰了它们觅食。您看,这江豚多可爱!”小邹没有生硬阻拦,而是快步上前,掏出手机展示江豚在附近水域嬉戏的珍贵视频片段。看着手机里灵动可爱的江豚,几位老钓友紧绷的脸渐渐缓和,最终收起渔具:“听你的,同志,以后不在保护区钓了,不能给江豚添堵!”
然而,再密集的人力巡查也难免存在盲区和时间差。为此,区禁钓专班添置了9台(套)无人机和监控设备,并对现有监控平台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高空俯瞰的无人机巡查与沿湖岸线的高清摄像头联动,形成“天眼+地网”的立体监控体系。6月5日深夜,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指挥中心发现洞庭湖贮木场水域有微弱灯光晃动,疑似违规夜钓。无人机迅速升空精准定位,地面巡护队员随即赶往现场,成功劝离了两名试图“打时间差”的垂钓者。据统计,自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出动劝导人员7500人次,成功劝离违规垂钓人员418人,科技赋能极大地提升了监管的时效性和精准度。
要让禁钓政策真正落地,广泛的宣传引导不可或缺。13.5公里岸线上,21块崭新的醒目禁钓警示牌拔地而起,180条宣传横幅在沿湖社区、路口迎风招展。劝导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化身“移动宣传站”,累计发放禁捕禁钓宣传单、海报超过50000余份。同时充分利用微信网格群转发禁钓新闻报道,在辖区利用宣传车进行流动宣传播报。
令人欣喜的是,在政府主导的强力推进下,一股来自民间的护渔力量正在岳阳楼区沿湖社区蓬勃生长,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主动加入到守护家园碧水的行列。在岳阳楼街道,几位退休老党员自发组成了一支“银发护渔队”。他们熟悉本地环境,有威望、有耐心。6月8日清晨,队员徐老伯在巡逻时发现一位老相识正准备在禁止区下竿。“老李头,还记得去年咱们看到的江豚不?”徐老伯掏出手机展示他拍摄的珍贵画面,镜头里的小江豚正跃出水面,溅起晶莹的水花。“咱们这片水域是江豚保护区,禁钓是为了让鱼群繁殖,等生态恢复了,大家以后才能年年有鱼钓呀!”这番温情的劝导让老李头讪讪地收起钓竿:“老徐你说得对,咱不能只顾眼前这一竿子。”像徐老伯这样戴着红袖标、步履或许不再矫健却信念坚定的志愿者身影,已成为劝导队伍不可或缺的有力臂膀,传递着守护家园的温情与力量。
暮色悄然四合,洞庭湖面波光潋滟,宛如撒落万千碎金。13.5公里的生命岸线上,巡护员手中执着的光束、值守点透出的温暖灯火,与天上巡逻无人机的红色信号灯交相辉映,共同编织成一张守护母亲湖生态血脉的坚韧之网。劝离违规垂钓、清理废弃垃圾、传播环保理念……岳阳楼区正以铁的决心与温情脉脉的行动,回应着社会的关切,更回应着百万居民对一湖碧水、生态家园的深切期盼。这场禁钓攻坚战,远非一场简单的生态保卫战,它正悄然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长效治理实践,为守护长江母亲河、构建和谐生态文明,探寻着坚实而充满希望的岳阳楼区答卷。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