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10:26:00
湖南法治报通讯员 李峰 张薇
在吉首监狱的手工学习室里,一幅幅色彩浓烈、纹样独特的苗画铺展在桌面上。红蓝黄绿白各色交织的花鸟虫鱼苗绣图案在罪犯手中逐渐成型,栩栩如生。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非遗”传承课——当传统苗画遇上教育改造,画笔流淌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对文化的敬畏与自我的重塑。
苗画是湘西苗族民间美术的活化石,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以“单线平涂”技法勾勒苗族历史、神话与生活,每一道笔触都承载着民族记忆。6月11日,苗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德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梁金翠带着古老的苗画技艺走进了吉首监狱教育改造大课堂。
服刑人员创作的苗画作品。通讯员 白凡 摄
课堂上,梁德颂向大家展示了他的苗画代表作《龙凤呈祥》,讲述了苗画的起源、寓意及艺术价值,由此激发罪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荣誉感。“最初担心他们静不下心,当看到有人盯着样图上的各式图案眼眸放光,我便放心了——那是已经感受到苗族祖先的图腾魅力,让人的眼睛里有了光。”梁德颂说。
50多岁的罪犯张某握着画笔的手微微颤抖:“小时候跟着奶奶生活,常常看着奶奶坐在村里大树下的石墩上绣苗帕,没想到奶奶走了这么久,我还能自己画出这些图案。”从握笔不稳到慢慢能勾勒出完整的图案,为了一片花瓣的纹路反复琢磨修整和请教老师,张某最终创作出一幅精美的画作,就像他奶奶曾绣在她衣服上的花样。
苗画讲究“心正则笔正”,每一步工序都需专注——调色、勾线、填色,错一点都需要通过画笔和色彩的调和慢慢修复。这种慢功夫,成了罪犯改造的“心灵良药”。罪犯李某性格急躁,刚拿到画样便有些迫不及待,还没等梁德颂讲解完描绘细节就开始动手,因上色顺序不对导致整个画样弄花了。梁德颂见到马上着手挽救,给他的百鸟朝凤画样进行了重新描图。“你看啊,这只鸟的羽毛要慢慢画,这每一根线、一笔色都是匠人磨出来的。急,就毁了。”课后,罪犯李某说:“当我拿着笔让笔尖顺着花样在扇画上划走,急躁的情绪也像颜料慢慢晕开了,慢慢平了。”
接近尾声时,罪犯们创作的苗画作品被一一展示。看着自己的作品,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其中一幅作品格外醒目,画面中展翅的蝴蝶触探着鲜艳的花朵,边缘用苗画特有的“连珠纹”环绕,寓意“破茧”。
“他们不仅在学画,更在学做人——‘做人如作画’,一笔一画有规矩,一图一纹有讲究,每一种花纹都藏着勤劳、向善的寓意。文化的根扎稳了,人就有了方向。”梁德颂表示。
课后,罪犯们收拾画具,指尖还沾着未干的靛蓝。窗外,湘西的青山被云雾笼罩,正如苗画里常有的背景——朦胧却坚定。这些曾在人生路上迷路的罪犯,正用画笔蘸着古老的文化底色,为自己的生活添上一笔新的纹路,那是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期许,更是民族文化传承中独有的救赎与力量。
责编:李祯媛
一审:李祯媛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