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涵 湖南日报 2025-06-18 10:45:11
湖南日报通讯员 高雄 赵丹 刘翠鸿 全媒体记者杨斯涵
“小班化教学是小规模学校的今天,也是基础教育的明天。小班化教学不是简单的人数增减,而是对学校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等的根本性变革。规模小后,人变突显了,如何精心育人,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和担当!”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军山的讲话,引发现场校长和教师的深度思考。
6月17日,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举办,为小规模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智慧。
红色启智:场馆课程展特色,小班教学见真章
“湘江潮涌千帆竞,红色基因代代传。”与会人员在修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李蓉、校长朱新霞的陪同下,参观了芙蓉区德育基地、《湘江评论》陈列馆及校史馆。红色小讲解员们生动讲述革命历史,展现了学校红色文化育人的丰硕成果。在红色文物思政课堂馆,刘楠老师现场展示了30人小班化思政课的独特魅力,学生们围坐文物旁,通过互动探究感悟红色精神,体现了小班化教学在沉浸式体验中的优势。
据悉,修业学校持续打造场馆课程,“红色文物馆里的思政课”“图书馆里的阅读课”“智慧教室里的AI课”“研学基地里的实践课”已初见雏形,也成为学生特别受喜欢的课程。
智慧分享:课程变革破困局,多元实践树标杆
活动开始,芙蓉区教育局教育科研中心言莉书记致欢迎词,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芙蓉区就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一些做法。黄军山院长在致辞中从背景、政策、愿景三个方面进行了强调,希望各学校以“小班”谋“大业”,以“精教”促“优学”,为全国小规模学校发展提供更多长沙智慧。
在专题汇报环节,修业学校校长朱新霞以《以课程变革为核心,赋能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学校以课程变革为杠杆,撬动城市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她从“小规模学校面临的时代命题”“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实践路径”“小规模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三大方面向与会者分享了修业学校的具体实践。
来自长沙市小规模学校的5所学校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小班化教学或管理的多元实践路径。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书记、校长吴征在《让教师成为影响儿童的最高风景》报告中,分享了“私人订制”课程的开发经验,通过精准诊断学生需求,为每个孩子量身打造成长方案。芙蓉区东晖小学副校长周秀娟以《跨学科学习+五个百分百:激活小班化课堂》为主题,介绍了如何通过跨学科整合实现100%课堂学生中心、100%学科教师参与、100%课堂深度思考、100%学生成果展示、100%课堂问题生成五个百分百目标。开福区植基学校校长贺征通过《理念引领·系统构建·小班教学》的演讲,讲述了一所城郊小学如何通过系统化课程重构实现转型发展。开福区紫凤小学冯港老师在《从读到写,以文化人》案例分享中,生动展现了一位好老师让小班化环境下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产生了共生效应。长沙县原陆新教育实践学校校长李雪松以《体验式·图景化·生成性:做自然融合、有度的教育》为题,分享了如何通过体验式学习实现教育的自然融合。五所学校的分享,让与会者看见了小班化教学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专家引领:指导意见明方向,联盟聚力启新程
实践需要理论指引,行动需要凝聚共识。在专家研讨与论证环节,由芙蓉区育华小学校长龙泉代表长沙市小规模学校联盟对《长沙市城市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解读,以构建“四个生态”为小班化小学保驾护航,部分与会人员发表了意见。
芙蓉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杨红表示,小班化教学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立足实践,分享经验;凝聚智慧,共谋发展。湖南师范大学博士李新对五所学校的分享进行了点评,并指出学校要从“课程、课堂、课题”三个方面着力,推动小班化教学优质发展。长沙市课程建设教研员刘翠鸿认为,小规模学校应充分发挥“小”的灵活优势,通过课程创新、技术赋能和资源共享,实现从“小而精”到“小而优”的跨越。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理论引领+实践分享+跨域交流”的多维形式,为小规模学校的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未来,长沙市小规模学校联盟将继续搭建交流平台,从“被动适应”走向“主动引领”,让小规模学校不是教育系统的“配角”,而是创新变革的“先锋”。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