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7 16:53:08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7日讯(记者 王璐 通讯员 李雅雯 柳娜)2岁男童乐乐(化名)误服母亲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药物“优甲乐”,一次性吞下12片。家长推测,孩子可能将药片当成曾吃过的奶片。事发后,父母连夜搜索求医信息,从广东潮汕跨800公里赶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所幸经专业救治,孩子脱离危险。医生提醒:儿童误服药物后,即使当下无症状,也需立即就医。
“发现药不见,我就慌了”:妈妈翻垃圾桶发现端倪
“那时候孩子状态跟平时一样,没有明显不适。”乐乐(化名)的妈妈张女士回忆,几天前的晚上九点左右,她像往常一样准备服用自己的甲状腺药物“优甲乐”,却发现药不见了。
起初不敢确定是否被孩子误服,张女士开始在家中翻找。最终在垃圾桶中发现一板药的包装被撕开,药片封口处的锡纸已被掀开,只剩下3片被咬碎的残片。“我们推算,孩子至少吃下了12片。”张女士说,孩子曾吃过类似锡纸包装的奶片,她怀疑可能是因此误将药物当作食品。
张女士展示被乐乐误食的优甲乐片剂
她随即追问孩子是否吃了药,乐乐点头承认。此时距离误服已近10个小时。夫妻俩焦急万分,连夜在网上查找应对方式时,得知湖南省儿童医院曾处理过类似案例,决定第二天清晨搭乘首班高铁赶往长沙就诊。
医生:药品误服后有“潜伏期”,症状轻也不可掉以轻心
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曦接诊后表示,乐乐属于误服甲状腺素药物的典型个案。虽然孩子精神状态尚可,但出现了心率增快、夜间睡眠差、大便次数增加等轻度中毒症状。
“最严重的是心率,在孩子安静状态下都超过120次/分钟,继续升高有诱发心功能衰竭的风险。”所幸孩子送医及时,医生在监护下用药物控制了心率,减轻了心脏负担,病情逐渐平稳。
郑曦特别强调,很多药物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服药后并不一定立刻出现症状,但药效可能会持续数日。例如此次事件中孩子误服的优甲乐,其成分为左甲状腺素,半衰期长达7天。“刚吃下时可能没有任何反应,但三到四天后症状可能突然加重,等到那时再干预,治疗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他指出,正因如此,一些家长在发现孩子误服后,看到当下“没什么事”,便选择观望甚至忽视,极易错过最佳救治窗口。
儿童误服药物,正确处理记住这三步
郑曦提醒,儿童误服药物后,家长第一反应不能只是“观察”,而应立即行动。他总结了三条关键处理原则:
1.发现及时,可先尝试催吐
如果误服发生在短时间内(尤其是1小时以内),且孩子意识清醒、无明显呛咳、昏睡等症状,家长可在家中先行催吐。但操作需谨慎,应避免盲目使用刺激性方法。
2.冷静确认药物种类与误服剂量
仔细查看药盒原有片数、剩余数量,初步判断误服剂量,便于医生及时评估风险、制定方案。
3.尽快就医,争取洗胃“黄金时间”
4-6小时内及时洗胃,可有效减少药物吸收。一旦超过6小时,药物多已进入肠道,洗胃意义减弱,此时可能需要血液净化等方式帮助体内排出药物成分。对于如有机磷类等特定毒物,延时处理仍有必要。
“有些药物的颜色或包装可能会让孩子误以为可以食用,存在较高的误服风险。”郑曦提醒,家中药物应分类密封保存,务必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位置,防患于未然。
责编:王璐
一审:王璐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