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洞庭湖麋鹿保护报告正式发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17 16:26:2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7日讯(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陈秋荣)今天,麋鹿回归中国40周年湖南主场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岳阳市君山区麋鹿苑举行。仪式上,《洞庭湖麋鹿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分为种群指数、就地保护、生境修复、社区参与、未来愿景5个部分,认为湖南洞庭湖凭借其独特的自然连通性、生态适配性及“自然修复+人工辅助”的综合治理模式,打破麋鹿地理隔离,提升遗传多样性。如今,洞庭湖麋鹿野化率居全国前列。

《报告》说,洞庭湖麋鹿种群从1998年的8头左右增至2025年的近400头,成幼比5:48,年均自然增长率达14.06%。洞庭湖麋鹿实现基因交流融合,累计放归麋鹿26头,种群杂合度比单一来源群体高18%,实现了“1+1+1>3”的基因互补。20多年过去,洞庭湖麋鹿形成稳定的自然繁殖种群,展现出更强的环境适应性,繁殖率、避险行为均高/优于人工圈养群体。被专家认定为“自然野化最彻底、生物链最完善”的群体。

湖南保护法制更严密,保护体系更完善,保护成效更显著。《报告》说,颁布《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湖区自然保护地基本实现“一区一法”“一园一法”。建立4处国际重要湿地、6处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18处国家湿地公园,实现栖息地保护全覆盖。建成全国首个占地近400亩的大型麋鹿救护避难中心,累计救助伤病麋鹿超70头。麋鹿致害补偿由试点实现洞庭湖全覆盖。

《报告》说,湖南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实施“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片区综合治理,完成洞庭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拆除非法矮围网围472处、124.46万亩、清除欧美黑杨50.58万亩、非法采砂和环湖造纸污染企业全面退出。“十四五”以来,完成31万亩的湿地修复,生态效益补偿补偿面积124.5万亩。41.44%的破碎化板块生境得以优化和修复。30多个公益组织参与洞庭湖生态保护,培育万余名志愿者,湖区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麋鹿保护”成为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

谈及未来愿景,《报告》说,构建从保护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模式,国家林草局布局建设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湖南分中心。洞庭湖麋鹿的生存模式超越“保护与利用”的二元对立,为全球濒危物种的复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湖南经验”。从隔离到融合,从濒危到复兴,洞庭湖的麋鹿不仅回到梦中的故乡,更见证了重构了人类与自然共处的智慧。这一“湖南经验”,正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书写新的答案。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