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5-06-17 20:46:2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7日讯(通讯员 杨子旋)近日,岳阳楼区人民法院在处理一起执行案件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在即将发布执行悬赏公告的前一刻,执行法官的一个临时举动,竟意外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还款协议,让一起久拖未解决的执行案件迎来圆满结局。
2023年4月10日,原告与被告及其他两位案外人签订了某小区改造合伙合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该合伙项目始终未能启动。随后,被告于2023年7月10日向原告书面承诺,将在当日一次性退还原告股本金10万元及相应利息,自此,双方之间的合伙关系依法转为民间借贷关系。但被告并未遵守承诺,未按约定时间偿还原告借款本息。直到同年 8月6日,被告才通过微信向原告转账1万元,此后便再无还款行动,剩余9万元欠款如石沉大海。原告多次催讨无果,无奈之下,起诉至法院。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的态度十分消极,始终不接法院电话,试图逃避执行。执行法官通过多种常规途径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均未发现可供足额执行的财产线索,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为了打破这一困局,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执行法官决定采取执行悬赏措施,通过发动社会力量来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在完成执行悬赏公告的全部线上审批流程后,执行法官在正式对外发布悬赏公告之前,6月12日下午,执行法官将含有临时链接的悬赏公告截图发送给了申请执行人,详细告知其悬赏公告的具体细节和相关注意事项。出人意料的是,申请执行人收到截图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尝试通过微信将该截图转发给了被执行人,并附上文字说明:“法院的悬赏公告马上就要发布了,若你继续拒不履行还款义务,必将面临更为严厉的信用惩戒和法律后果。”
被执行人看到这条信息以及附带的悬赏公告截图后,态度瞬间发生了180度大转变。或许是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可能是迫于执行悬赏带来的巨大压力,被执行人立即主动联系申请执行人,表示愿意积极协商还款事宜。承诺将严格按照计划履行还款义务。申请执行人对这一结果表示满意,并随即向法院申请撤回执行悬赏。
“执行悬赏作为一种有效的执行手段,对被执行人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很多时候,即便悬赏公告尚未正式发布,仅仅是让被执行人知晓这一举措即将实施,就能达到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的效果。”本案的执行法官介绍道,“通过这起案件,也提醒那些试图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不要心存侥幸,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近年来,岳阳楼区人民法院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举措,通过运用执行悬赏、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曝光、限制高消费等多种手段,持续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有效维护了司法权威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责编:吴天琦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