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义乌组“CP”!湖南将有这些利好……

戴雨瑶 湛亦聪 李清晗   飞梦雨花微信公众号   2025-06-13 11:13:29

仲夏长沙,万商云集

在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幕当日

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

也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

——来自非洲的采购商代表团

6月12日,由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管委会主办的“湖南名优产品非洲采购商对接会——义乌非商湖南行”活动在高桥大市场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正式启动。

中非经贸核心平台

雨花区块的“国家级引擎”

当非洲采购商走进高桥大市场时,他们踏入的不仅是商品展销空间,更是一个聚合七大国家级开放平台的政策高地: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核心区首创“1+6+N”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365天不落幕的博览会;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通过平台赋能,每年实现进口两位数增长。

这些平台形成强大合力,自贸雨花区块成立以来实现对非贸易110亿元。

自贸雨花区块俨然成为湖南对非贸易的“火箭引擎”,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精准对接邵阳“箱包”“假发”等优势产业,此次活动后续还将安排非洲采购商直达邵阳企业实地考察,切实打通湘品出海“最后一公里”。

产业带精准匹配

邵阳箱包与小五金的“非洲机遇”

长期以来,湖南优势产业带(如邵阳的箱包、小五金)与非洲庞大的刚需市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畅、渠道有限、匹配效率不高等痛点。本次活动精准聚焦于此,致力于打通“湖南产能”对接“非洲需求”的梗阻。

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内的邵阳馆成为此次活动焦点,正是这一精准匹配的生动体现:假发产业年出口额3亿-5亿美元,超40%销往非洲,阳光发品单家企业年销售额近7000万美元;箱包制造年销售额近3亿元,占湖南对非箱包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小五金集群依托邵东生产基地,主打高性价比工具与日用品,契合非洲民生消费需求。

“非洲消费者偏爱耐用实惠的产品。”一位采购商指着邵阳产的帆布背包说,“这种包在尼日利亚集市上每天能卖上百个。”

为提升对接效率,活动创新采用双线联动模式:通过现场精准匹配提前调研非洲采购清单,定向邀请邵阳等地的30余家供应商精准对接。

义乌力量入湘

战略签约深化贸易生态

活动现场自贸试验区雨花管委会与义乌市湖南商会签署战略协议,并共同为义乌市湖南商会湖南代表处揭牌。

这标志着两大商贸枢纽的深度联动:在通道共享方面,双方将接入义乌非洲专线物流网络,预计降低湘品入非运输成本20%以上;在采购商资源共享方面,义乌市有常驻外国采购商几万余人,他们一直在寻找最优质的供货商。

“义乌有渠道,湖南有产能”,义乌市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陈勇军表示,“联合雨花的国家级平台,我们将打造湘非贸易超级接口。”

中非博览会引力场

开放湖南的全球雄心

本次对接会恰逢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盛大启幕。这场国家级盛会成为湖南开放经济的核心助推器:吸引48个非洲国家、4700余家中非机构参会;平台功能升级体现在主展馆首设“非洲好物展”与“中非合作知名品牌展”,800余款非洲特产集中亮相;雨花区深度参与其中,高桥分展馆依托常设展馆展示52国2000余款商品。据悉,自贸雨花区块正把博览会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聚焦从“展会盛宴”到“日常盛宴”,着力打造“湘非产业链共同体”。

从高桥到非洲

湘品出海的新航海时代

随着此次自贸雨花区块与义乌商会的战略握手,一条横跨中非的贸易新通道正在成型:邵阳工厂的流水线直连拉各斯集市货架,湖南的创新基因注入非洲城市化进程,而非洲的优质农产品等也沿着这条通道涌入湖南百姓家。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采购会,而是一次产业生态的重构实验。当非洲客商在箱包展台前竖起大拇指,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区的蓝图正化作熙攘货流与共赢账单。

责编:李玉梅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飞梦雨花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