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6-12 16:37:21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武美华 万跃华
在浏阳,有一所以浏阳河命名的小学——浏阳河小学。2020年8月,周辉文接任校长时,该校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如今,这里焕然一新:崭新的教学综合楼巍然耸立,设计独特的新校门即将开启,教师团队奋发向上,学生活动精彩纷呈。周辉文凭借教育者的热忱与实干,在浏阳河畔用心用情书写“润物无声”教育之歌,兑现了三年有变化、五年上台阶的庄严承诺。
破局:抓好扩容提质工程
“教育需要情怀,但情怀必须扎根于现实的土壤。”这是周辉文常挂在嘴边的话。上任之初,他面对的是拥挤的教室、斑驳的校门和捉襟见肘的办学经费。为破解硬件困局,他化身“教育外交官”,奔走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5年来先后争取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024年9月,浏阳河小学5层教学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这座黄白相间的现代化建筑内,桌椅、电脑、窗帘等一应俱全,师生实现“拎包入学”;新增学位800个,极大缓解了周边社区的入学压力。周辉文坦言:“教育公平的第一步,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书桌。”这一突破背后,是他连续三年向教育部门提交提案、数十次与有关部门协商的结果。
在硬件提质的同时,周辉文更注重校园文化的浸润。他主导改造校门,将传统雕花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门楣上“浏阳河小学”五个大字由本地书法名家题写,成为学校的精神地标。校园内,暑假刚翻新的足球场如绿宝石般镶嵌,劳动基地里小记者们种菜养花,教学楼走廊挂满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内操场全年都有鲜花的花盘,食堂旁边的墙上书架,淮川河边的“浏小土家灶”,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
赋能:深化书香校园工程
“教师是教育的火种,唯有火种不熄,教育才能星火燎原。”周辉文深谙教师历练成长的重要性。他倡导念好“读、研、用”三字经,构建起教师专业发展的立体网络。
2020年,周辉文发起“浏河教师读书会”,每月共读一本教育专著。起初,有教师抱怨“教学任务重、读书是负担”。他便躬身入局,带头分享《给教师的建议》,用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激起情感共鸣。如今,读书会衍生出“教师读书会”“教育者沙龙”等分支,拓展了“家校共读一本书”“读书节”“家庭教育节”等活动,学校和各个班级也成立读书群,每天都有家长和教师进行阅读分享。
在注重“读”的前提下,周辉文更看重“研”。 他首创“青蓝接力”计划,为新教师配备“双导师”,推进学科组、教研组、年级组学习研讨活动,促进教研共生、教学共长,积极构建教师成长生态圈,开展“感恩遇见·努力工作”主题分享。老师们感慨:“周校长让我们明白,好老师既要深耕专业,更要触摸心灵的温度。”
在“双减”背景下,周辉文推动课堂教学深度改革。他指导制定《课堂提质新十条》,推动课堂“创新提质”;邀请作家、家长、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开设“真人图书馆”;将《论语》《诗经》融入语文课,用传统文化滋养儿童心灵;建设野炊基地,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实践技能,甚至把劳动基地变成“自然课堂”,让学生边劳作边写观察日记。教科室主任雷年感慨:“周校长的教育观不是‘填鸭式’的,而是让知识活起来、用起来。”
育人:夯实学生培养工程
“教育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周辉文提出的“个十百千万”学生培养工程,正是一场点燃生命之火的生动实践。
在浏阳河小学,没有“边缘人”“局外人”。周辉文要求教师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特长与进步。每年的入学礼上,新生们行拜师礼、点朱砂、写“人”字,各个仪式中蕴含着“以人为本”的寓意。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小林在“班级小记者”活动中找到表达勇气,其摄影作品获市级一等奖。小林母亲含泪感慨:“学校给了孩子的第二次生命。”
在“双减”之路上,每个人都是探索者,“双减”政策颁布后,周辉文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五进”工作重点,“质量是根,特色为翼”目标,启动“个十百千万工程”,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成长。学校构建了“三级四大”课程体系,让课程设置多样化、课程内容差异化、课程结构合理化。“三级”课程即班级课程、年级课程和学校课程;“四大”课程即德育教育、学科拓展、艺体社团、劳动实践,其中沙画、桥牌、剪纸等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学校先后两次在浏阳市“双减”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润心:精耕立德树人工程
“教育之道,贵在润泽:润其心田,泽其未来。”周辉文的办公室挂着“润泽”二字,这是他推崇的教育哲学,也是他建构的立体教育生态。正如学生在那幅字画下方写的“润是知识的滋养,泽是心灵的照亮”那样。这是对教育情怀的最好诠释。
五年来,周辉文坚持为退休教师办集体生日会,邀请仪仗队教官示范升旗,坚持每周与学生共进午餐,每日清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筹措助学金,甚至亲自为新生点朱砂……这些细节让教育有了温度。家长委员会代表王女士说:“从孩子描述周校长蹲下身给孩子系鞋带的那个清晨,我们真正理解了何为‘润物无声’。”
在保持教育温度的同时,周辉文积极增加科技赋能的厚度,建设了智慧校园生态系统,通过大数据精准诊断学生学习轨迹、开展学情分析;“睿教云”系统实现作业布置、素质评价、家长课堂一站式管理。周辉文倡导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教育共同体。通过“网络联校”实现了5所村小和浏阳河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对口帮扶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促进教育资源互通,扩大了优质教育覆盖面。
面向2035年,周辉文正在规划“十年树品牌”宏大蓝图:建设AI智慧教室,让学校孩子共享优质资源;打造“浏阳河教育联盟”,输出办学经验。正如他在开学典礼上所言:“教育要像浏阳河,既有奔流入海的魄力,也有润泽万物的柔情。”从陈旧校舍到现代化校园,从传统教学到五育融合,周辉文用5年光阴诠释了“教育家校长”的责任和担当。他的故事,恰似浏阳河的河水,静静流淌,滋养着一代代浏河学子奔赴星辰大海。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陈暑艳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