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10 16:40:47
侯 俊
信访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群众工作,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党中央一直重视信访工作,大力推动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进行了多轮次的改革创新完善,而 2022 年 2 月 25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信访工作条例》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程序作出更为系统的规范和完善,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规范信访工作的党内法规,真正实现了信访工作法治化,为新时代信访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2023 年以来在全国全面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访工作更加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推进,具体而言就是在受理办理程序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信访不信法”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何有针对性地加以破解呢?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经常性的系统化、精准化、常态化的信访法治宣传教育。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信访宣传工作的能动性
信访宣传不仅是普及信访工作知识的工具,更是重塑信访理念、规范工作流程、引导群众行为、营造法治生态的深层驱动力,是推动信访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的核心引擎。
一是增强群众依法信访思维的重要途径。信访工作是民众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一些群众由于对信访制度认识不足,对提起信访诉求的路径不清楚,导致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通过正确的方式反映出来,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有的甚至受到一些有不良动机人员的唆使,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意图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结果造成了违法甚至犯罪。加强对人民群众的信访工作宣传,就是要让广大民众明白信访的权利义务是什么,怎样去信访等方面的问题,切实提升群众依法信访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在遇到问题时积极、依法信访反映问题。
二是促进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信访工作宣传不只是简单的单向信息传递,而是要在信息对接的过程中做好针对受众信息需求开展反馈及答疑工作,在宣传方式上采取设立网上问答区、热线电话等方式,搭起政府和群众的沟通之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网络讨论会、座谈会等活动,通过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等人士就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等问题开展研讨,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答群众疑惑、解疑释惑,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表达心声,进而丰富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倾听人民声音,促进信访工作提质增效,使整个信访工作机制良性运转,让信访工作事项的办理成效真正得以体现和展现。
三是激发社会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信访工作的宣传,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监督的力量。大家了解了信访制度以后,就会把监督工作引向党委、政府的工作当中去,不仅仅针对一两个案件,而是对政府办事速度慢的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办事态度不端的行为等,也会提出来,党委政府通过这种反馈会发现问题,从而来改进我们的工作,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
二、 聚焦关键环节,驱动信访工作全链条法治化运行
一是聚焦预防法治化,当好源头治理预警器。信访工作宣传在内容上要紧扣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着力提升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群众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在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和专业性、技能性人员,以及“五老”乡贤等基层调解能手,在政策宣讲、矛盾调处、风险预警中的作用,通过“以案释法”、“普法微课堂”等形式,将法治宣传融入网格化管理、民主协商等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因政策不清、法律不明引发的信访问题。
二是聚焦受理法治化,当好精准识别的导航仪。切实担负起案件涉及具体事项是否依法应予受理的责任,大力宣传和讲解信访事项的法定受理范围、不予受理的情形和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救济渠道的范围、程序,并充分利用各级信访接待场所、政务服务中心、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等载体,通过设置指引标识、循环播放宣传片、发放告知书、安排专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方式,引导群众找准法定的诉求机关、选择正确的求助途径,让人民群众从一开始就“找对门”、“走对路”。
三是聚焦办理法治化,当好提质增效的催化剂。落实“谁办理谁普法”责任,要求有权处理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时,应当同时履行释法明理职责,将案件处理依据、办理程序、处理事实及理由、处理决定依据、救济渠道等相关事项向信访人予以说明;加强释法说理,保障信访人知情权、监督权的同时倒逼办理机关规范办理程序,防止因释法说理不到位而引起群众重复访、越级访等问题。
四是聚焦监督追责法治化,当好规范运行的紧箍咒。加强对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履职要求以及《信访工作条例》中关于监督问责条款的宣传。既要宣传对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等侵害群众权益行为的严肃追责案例,形成震慑;也要宣传对依法履职、积极作为、有效化解矛盾的单位和个人的正向激励政策,树立标杆,形成善作为、敢作为的良好氛围。
五是维护秩序法治化,当好依法维权的定盘星。加大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法律后果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在信访接待场所醒目处张贴告示等方式,让群众知晓缠访闹访、聚集滋事、扰乱公共秩序等将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大力开展通过依法维权、理性表达诉求走正门,树立“不敢违法就是最好防范”观念,广泛普及“办事讲规矩、谋事依法理”,使信访群众自觉做到“法定权利无处不在、法律底线无处不守”。
三、形式不拘一格,厚植信访法治化文化沃土
一是协同发力构建大宣传格局。打破宣传仅是信访部门职责的局限,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信访部门协调推动,宣传、司法行政、政法部门牵头指导,各职能部门、基层组织、新闻媒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普法”格局。整合资源,将信访法治宣传融入“八五”普法、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中,实现同频共振。
二是创新载体实现全方位覆盖。根据不同的人群(农民工、特殊利益群体、老人等),不同的地方(城、乡)。用群众听得懂的话、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地方戏、短视频、漫画、H5、公益广告、村居广播、社区讲座等)等手段加以诠释。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开设法治信访专栏,及时发布政策解答、典型案例、工作动态等内容,并且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发挥强大的宣传力量,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
三是打造阵地多层次推广。在接访大厅内建设法治宣传栏,在电子屏中增加曝光力度,在资料柜设置取阅点,同时将信访知识加入到村(社区)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公园等地方的创建之中,在各类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创意设计有关依法信访、化解矛盾的作品(如微电影、话剧、书籍等)。利用各种各样的文化熏陶,使群众学法用法形成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树立起依法信访的理念。(作者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信访局干部)
责编:王振亚
一审:王振亚
二审:王文隆
三审:邹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