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心”守护——汝城县人民医院县域急性胸痛救治能力不断提升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6-09 10:41:39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9日讯(通讯员 朱明志 唐静)近年来,汝城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推进省级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依托,狠抓胸痛中心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心血管专业学科,不断提升县域急性胸痛救治能力,用专业与温度点亮每一份健康“心”希望,为老百姓铸就坚实的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铸强胸痛救治“核力量”

“我院心血管内科现分设一区、二区两个专业科室,建有高标准的介入中心、CCU重症监护室,配有血管造影机(DSA)、体外球囊反搏等先进设备,在胸痛救治方面已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汝城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大主任兼心内科一区主任袁夏英说,院党委对胸痛中心建设、学科能力建设极其重视,在心血管内科人才培养、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投入。

汝城县人民医院充分整合心血管内科、急诊科、介入科、放射科、手术室等20余个专业科室,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打造24小时胸痛急救绿色通道,致力提升胸痛中心急诊救治、重症监护、康复治疗的能力。2023年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志着急性高危胸痛救治水平达到国家级标准。牵头科室心血管内科已入选郴州市心血管内科临床重点专科和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有10余人曾赴省级三甲医院进修,有6人获得国家级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冠心病介入”技术资格证书及省级“冠脉、电生理技术”培训证书。心血管内科自今年4月分设一区、二区的一个多月以来,进行心脏介入治疗手术达180余台,出院病人达600余人次,胸痛救治效率开创新高度。

织牢胸痛医防“县域网”

“目前,汝城县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为网点,已建成县乡村一体化的胸痛救治网络。”汝城县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以来,汝城县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急性胸痛医防融合网格化救治与管理模式,成功打造县域胸痛医防融合“四早汝城模式”(早发现、早处置、早转运、早救治),县域胸痛医防工作得到质的提升。

为抓好胸痛医防工作,汝城县人民医院专门开设高血压及冠心病专病门诊,向患者群众实行免挂号、免预约式便民服务,做到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随到随查,为乡镇中心卫生院提供24小时的心血管疾病电话急救指导服务。高标准建成“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基地,培训对象覆盖全县14个乡镇及217个村,累计开展急救培训、现场演练等活动200多场,培训乡村医生及社会公众6000多人次,培养“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注册人员3000余名。着眼与各乡镇卫生院加强医共体建设,建成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开展远程会诊110余次,建成影像会诊中心、远程阅片诊断 600多人次,建成心电诊断中心、完成远程心电诊断300余次。

力克急危重症“大难题”

“我们汝城以前面临急性心梗患者100%外转的困境,如今患者外转率从100%降至10%,冠心病外转率由外转疾病谱第8位降至第34位,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困难得到切实缓解。”汝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主任、胸痛中心办公室主任何毅峰说,通过引进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等方面的高难度技术,成功破解急性心梗外转率高、救治能力薄弱等难题,实现县域急危重症救治90%不出县。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省市三甲医院的帮扶支持下,汝城县人民医院狠抓技术破冰与服务升级,引进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永久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术等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急危重症胸痛患者救治能力明显提升,县域心梗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有效救治。特别是着力推进县域5G智慧化急救体系建设,强化急诊急救快速反应机制,打通急救“高速路”,为万千家庭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在与“死神”赛跑中,用D-to-W时间(患者入院至血管开通时间)平均68分钟、最短26分钟的惊人时速(远低于国际标准90分钟),一次次刷新生命救援纪录。截至目前,全院累计完成心脏冠脉介入手术4400余例,成功救治冠心病患者2500余名、急性心梗患者800余名。

责编:洪学智

一审:洪学智

二审:张丽

三审:田雄狮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