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6-07 18:09:29
当高考学子在考场上挥洒笔墨追逐梦想,有这样一群守护者们早已在电力保供的战场上悄然就位。从党员先锋在路灯下的精准测温,到电缆井深处的无声“问诊”,再到监控大厅内不眠的“鹰眼”凝视——国网常德输电检修公司的电力工作者们,正以“地下+云端”的全方位守护,为莘莘学子的梦想征程点亮最为可靠的“长明之灯”,在高考保电的立体战场上书写着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
问诊地脉,电缆井下的“静默”护航
6月6日,在位于市中心的某处电缆井下,检测人员徐爽和搭档正进行着一场“守护光明”的“无声战役”。
他们今天的工作任务是对110千伏朱陵中线等线路的电缆区段开展红外测温、接地环流等带电检测工作。
在严格按照规程完成井内抽水、通风与气体检测工作后,两人便佩戴好安全帽,携带检测装备,沿着绝缘梯缓缓来到电缆井底部。
井底空间逼仄,潮湿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和绝缘材料的气息。此刻,两人头顶是城市喧嚣的车流人声,而脚下则是维系着考场供电的重要“生命线”。
狭小的空间里,他们默契配合,动作精准而高效。徐爽熟练地操作着钳形表,卡在电缆接地线上,监测着微小的环流数值是否异常,这是判断电缆绝缘状况的重要指标。
随后,他又戴上专用耳机,将超声波局放检测仪的探头贴近电缆本体,屏息凝神,在嘈杂的背景音中,仔细分辨着是否有代表内部绝缘缺陷的异常“滋滋”或“噼啪”放电声,并在多次核对无误后,将检测结果一一记录在案。
“这条线是保障考点可靠用电的关键线路,咱们在地下多流汗,学子们在考场上才能更安心。”徐爽抹了把额角滑落的汗,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处检测点。
灯下双影,父女同心的“满分”守护
“三相温度正常,设备运行状况良好。”高考前一天的晚上,夜色如墨,在常德市丹溪路旁,该公司党员先锋曾浩,正头顶红色安全帽、身着灰绿色工装,借由着路灯投下的光晕,全神贯注地操作着红外测温仪,对110千伏朱西杨线高考重要保供线路,开展红外测温与夜间巡视工作。
虽然初夏的夜晚气温宜人,但他深知,负荷骤增下的设备接头,任何一丝异常温升都可能成为隐患。
“气温不高不代表没隐患,高考保电,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他低声对身旁的年轻同事说道,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严谨。
一边是城市渐深的夜,一边是家中不熄的灯。
就在同一片星空下,数公里外的家中,他的女儿,正伏案于台灯下,温习着关键要点与易错点。书桌上,倒计时的数字显得格外醒目。
时针指向深夜十点。当曾浩结束巡查推开家门,迎接他的是妻子温柔的笑容和两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面。厨房里氤氲的香气,瞬间驱散了夜巡的疲惫。
饭桌上,曾浩习惯性地将碗里唯一的荷包蛋夹到女儿碗中,眼里满是期许:“吃了,明天满分发挥!”
妻子在一旁笑着打趣:“还少了一个‘1’呢。”
女儿抬起头,灯光映亮了她清澈的眼眸,她看着父亲沾着些许灰尘的工装,声音轻柔却坚定:“爸爸就是那个‘1’啊。有了爸爸在外面守护着电网,守护着这座城,我这个‘满分’后面的零,才有意义,才更加安稳。”
云端鹰眼,数字星河的“不眠”守望
6月7日上午9时整,随着语文科目的开考铃声在各个考场清脆响起,标志着2025年高考正式拉开帷幕。
如果说,地面巡查和地下检测是保电的“手脚”,那么输电全景监控中心,就是这场高考保电战役的“神经中枢”和“智慧大脑”。
在输电全景监控大厅内,值班员吴琦正紧盯监控大屏,对高考重要保供线路开展远程巡视与在线监测工作。
“重点关注110千伏高南线、高龙南线等直接关联考点的线路负荷变化,以及周边施工、山火隐患点的在线视频监控画面。”值长谭衡一边巡视一边叮嘱。
高考期间,输电全景监控中心启用“保电特巡模式”,运转24小时“白+黑”全天候不间断值班机制,持续加强对关键线路的监控频次。
“我们的屏幕亮着,监控系统运转着,就意味着防线是牢固的。考生和家长们可以安心休息,这份‘静好’,也有我们的一份守候。”监控班班长自豪地说道。
高考,是一场关于未来的奔赴;保电,是一场关于光明的守护。当考场的笔尖在答卷上沙沙作响,勾勒着青春与未来的轮廓;当千家万户的灯火在夜幕下温暖亮起,映照着期盼与等待的脸庞——输电检修公司的“高考守护者”们,正以不同的姿态,在不同的“战场”,用这份在地下与云端交织的“双线守护”,书写出最坚实、最温暖的“高考保电答卷”。(周炫宇)
责编:孙燕飞
一审:薛琳
二审:袁欣
三审:龚化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