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英 陈健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6-03 11:57:0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3日讯(记者 黄柳英 通讯员 陈健林)端午佳节,江永县瑶民们制作的特色手工粽子,正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走向全国各地群众餐桌。“每天要请六七个村民帮忙包粽子,每个人一天能包1000多个。”桃川镇居民曾鸾珠今天告诉记者。
在该县千家峒、源口、松柏等瑶族乡,漫山遍野生长着粽叶,为制作粽子提供了优质的天然材料。瑶家妇女传承着祖辈的精湛工艺,精选本地土猪肉、土板栗、富硒糯米、鸭蛋黄等食材,制作出的“瑶山香粽”风味独特,在电商平台俏卖。“熬了两个通宵,煮了43锅,端午前1万个粽子顺利交货。”瑶民郑菁采摘了100多公斤粽叶,全家上阵包粽子,仍然供不应求。
江永的甜粽代表“灰水粑粑”也颇受消费者青睐。制作时,需将稻草烧成灰,过滤出纯净碱水,浸泡糯米9个小时至金黄透亮。“灰水粑粑”蒸煮后,口感软糯弹牙,自带清香。当地部分乡镇种植白首乌,头脑灵活的村民创新推出“白首乌粽”,吸引了不少有养生需求的消费者下单。
线上渠道的拓展,让瑶家粽子打破了地域限制。瑶民们通过直播从原料挑选、包粽到煮粽的全过程,吸引了大量网友下单。46岁的吴翠凤的直播间,一天最多可卖2万个粽子,每年端午销售量达10万个。
近年来,不少瑶民靠着小小的粽子致富。全县涌现300多家粽子小作坊,发展标准化香粽加工企业3家,年产粽子上千万个,远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产值约5000万元。
责编:黄柳英
一审:黄柳英
二审:严万达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