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5-05-30 11:53:22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30日讯(通讯员 周美兰)鲜嫩肥美的石斑鱼是不少人的心头好,然而,你是否知道,这种美味背后可能暗藏风险?溪石斑鱼的鱼卵是有毒的,即使蒸熟了也不能吃。近年来,因食用溪石斑鱼引发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衡阳疾控提醒: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千万不要捕捞、购买、食用不明来源的溪石斑鱼(内脏、卵巢含剧毒)。
鱼子加热100℃仍有毒
溪石斑鱼中毒是由一种理化性质不明的球朊型蛋白质引起,在100摄氏度下加热30分钟不能完全破坏其毒性,鱼卵食用量在5克以上即可发生中毒。
除鱼卵自身具有毒性外,在生物富集作用下,溪石斑鱼的鱼子及卵巢含有一种无色无味的神经毒素——雪卡毒素,鱼类对毒素有富集作用,体重越大,体内积聚的毒素量越多,而毒素对鱼体本身没有毒性。雪卡毒素为脂溶性多聚醚类化合物,无色无味,耐高温,不被胃酸破坏,故加热、冰冻、干燥、盐化都无法破坏其毒性,成熟的鱼子毒性最强,每年6~8月为产卵期,此时段食用更易中毒。
中毒症状复杂多样
溪石斑鱼鱼子中毒症状复杂且多样,一般在食用后2~10 小时内发作,严重程度与摄入量相关。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多种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关节肌肉酸痛,还会出现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严重时动作失调、抽搐,甚至休克、呼吸肌麻痹而死亡。部分中毒者会出现特异性的“热感颠倒”现象,摸着热的东西反而感觉凉,碰到水时感觉像触电。
食用安全要牢记
通常6~8月是溪石斑鱼鱼卵成熟的季节,也是中毒事件多发的季节。在食用野外捕捞的鱼时,应在烹饪前完全去除鱼的内脏,包括鱼卵,清理时注意不要破损,避免鱼肉被污染。食用鱼卵后一旦发生中毒,可催吐排出胃中残余的毒素,减少吸收,并及时前往医院救治。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陈艳阳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