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5-05-30 09:10:20
文|蒋蒲英
《人民文学》2025年第5期,刊发了赵晖抗日题材的小说《清泰旅社》。小说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风云变幻为背景,描绘了融合中日韩三国五方谍战、历史、人性等元素的壮阔图景,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当时沪杭地区抗日斗争的艰苦卓绝。
故事情节链接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浓缩凝练又旷达悠远。故事的可读性是吸引读者的第一要素。作者很好地把握时间和空间联系,串联起价值因素和家国情怀。故事起始于抗战前夕,彼时杭州城暗流涌动,清泰旅社宛如一座孤岛,置身于时代的惊涛骇浪之中。这是故事基本的时间起点和空间布局。故事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抗战爆发前夕到抗美援朝,时间跨度二十年,杭州、上海、东北、韩国的小村庄以及抗美援朝战场,叙事空间横跨几千公里。故事是一个复杂、断续、浓缩的民族独立的历史进程。乐以李身为中国共产党武林门特情小组组长,为韩国临时政府社会工作部权部长提供情报支持,他们既要抵御日本特情人员的暗杀,又要躲避国民党党务调查处的迫害,而韩国临时政府内部又有不同的分野。各个方面各为其主,其中有背叛、有坚守;有质疑试探、有生死与共;有唇亡齿寒,有针锋相对。作者在谍战情节的设计上别出心裁,既是那个风云突变的年代的时代精神的极端体现,又有对杭州特殊斗争环境的深度解释。故事从郑冬棉奉命到上海取箱子时遭遇伏击引发扣人心弦的枪战开始故事讲述,子弹横飞间,生死一线的紧张氛围被渲染得淋漓尽致。被敲掉一颗牙的姜安南,原是以街头鱼贩为掩护的地下党员,却被国民党调查处策反,让这场谍战更加复杂。随着故事的推进,人物关系在几场枪战的硝烟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乐以李、郑冬棉、崔真姝等人在生死考验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情谊超越了国籍与身份,是对正义与家国情怀的共同坚守。但作者并未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惊险刺激上,而是深入挖掘谍战背后的深层意蕴。小说中,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韩国,因为侵略者一句“不喜欢”“没有说大日本的话”,崔真姝年仅六岁弟弟就被枪杀了!日本侵略者给亚洲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血淋淋地呈现出来。国恨始自家仇!那一台“移动的虚拟电台”的情节设计,充满着智慧和勇气,这个谜底一直都吸引着郑冬棉,“意外连连”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也为乐以李识别“剪刀”提供了契机。当我们以为故事在抗战胜利的曙光中落下帷幕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将时间的指针拨向了朝鲜战场。这一情节的设置堪称神来之笔,昔日在抗战中并肩作战的中韩谍战人员,竟在朝鲜战场再次相遇。此时,他们的身份已发生了巨大转变,曾经的战友如今站在了不同的阵营:崔真姝和柳承东分属韩国政府军和朝鲜人民军,而郑冬棉和乐东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种相遇,既充满了戏剧性,又饱含着无尽的沧桑与无奈。它不仅是对人物命运无常的写照,也是对人性的考验和叩问,更是对历史大势的回眸,豁达深远的历史叙事引人深思。

在人物塑造方面彰显抗日时代精神,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牺牲与奉献的时代精神始终是故事的主基调,也是小说人物塑造的归旨。作者以高超的写作技巧,使人物的共性与个性描写相得益彰,心理描写与情节推动互为表里,情节反转与叙事铺垫环环相扣。乐以李的沉稳坚毅、郑冬棉的果敢勇猛、蓝心的聪慧敏锐、崔真姝的坚韧执着,每一个正面角色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战士”形象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跃然纸上,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乐以李沉稳憨厚的表象下,藏着一颗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且思虑周全的心。他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为了获取情报和电台、营救同志和学生,时常陷入险境,却总能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冷静化险为夷。在与警察局局长交涉赎人一事中,面对局长狮子大开口,他虽心惊肉跳,却仍赔着笑脸,用巧妙的言辞周旋,尽显其坚韧与智谋。特别让人感动的是,他对自己的“死”,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只为从平台上坠落,让前来接头的严先生不要踏进南山电影院。蓝心虽未在故事中直接露面太多,但其作为乐以李的妻子,为革命事业默默付出,与组织失联仍坚守岗位,她的存在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抹柔情与坚韧交织的色彩。郑冬棉果敢勇猛,粗中有细,反应迅速,展现出过硬的战斗素质。同时,他对任务的忠诚和对战友的信任,也让这个人物充满了感染力。尤其是郑冬棉处决姜安南后,撤回根据地时带走姜安南妻女的描写,彰显了人性的温暖。崔真姝从东北来,带着独特的经历与使命,她冷静坚定,其形象鲜明而立体。而对于反派姜安南和夏德令,作者也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生活中,姜安南是一个好丈夫,而夏德令是一个为母亲咳嗽买药而大打出手的孝子。日本特高科兄妹杀手川香新义和川香优既是罪恶的杀手,但同时也是受害者,在军国主义的胁迫下,不仅失去生命,也失去良知和是非标准。
极简的写作风格驾驭繁复的叙事,从容不迫而深刻独到。从写作风格来看,赵晖展现出了极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创作个性。由于是中篇,而叙事又是如此宏大,因此惜字如金。在描写杭州城的景致时,经常会提到“雾”,“缠绵的浓雾尚未消散”,“晨雾沾湿了郑冬棉的头发”等等,没有长篇累牍的场景描写,却很好地烘托了局势的“迷雾”。他的文字细腻且富有画面感,无论是“言先生即刻觉得阳光很不安稳,如同刚打上来的井水,在他眼里不停地摇晃”,还是“凌晨时分,乐以李在浓墨般的漆黑中赶到郊外坟场”,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让人窒息的气氛。在描绘战争场景时,以最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紧张刺激的氛围,让读者的心跳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加速。比如对清泰旅社枪战的描写,没有过多冗长的叙述,而是直击要害,子弹的呼啸、人物的躲避与反击,寥寥数语便将激烈的战斗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清泰旅社》的出现具有特殊的启示意义。它让我们看到,在国家危亡之际,总有像乐以李、郑冬棉这样的民族英雄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捍卫国家尊严的血肉长城。他们的奉献与牺牲,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难能可贵的是,小说将中国的抗日故事放在世界反法西斯的大背景来讲述,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正义的伸张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各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蒋茜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