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五毒月”迷思:湿热夹击,中医教你三招科学“避毒”养生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5-29 12:52:32

农历五月俗称“五毒月”,民间自古就有五月到,天气热;五毒行,不安宁之说,这个“毒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当然是有的。立夏以后,天气逐渐转热,雨量增多,空气闷热潮湿,植物达到旺盛的生长期,同时各种细菌、真菌、蚊虫幼卵以及微生物研究大量繁殖。毒虫的肆虐,瘴气的流行,形成了外毒的环境。

农历五月横跨芒种、夏至、小暑三个节气,正是阳气最旺的一个月,暑热、湿气也越来越重,给人感觉就像蒸桑拿,又潮湿又闷热,所以容易有湿毒、血热之毒;《伤寒论》里记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五毒月人体阳气向外走,体内脏腑的阳气反而变虚了,尤其是脾胃,特别容易受寒湿之气侵袭,水液代谢失常,虚寒、痰浊、瘀血内停成毒。

所以古人在五毒月会熏艾,艾草燃烧的挥发性成分,可驱逐邪气、杀灭病菌等无形之毒、驱赶蚊蝇、虫蚁等有形之毒虫,净化我们周围的环境。五月初五即端午节当天摘的艾草更好,得天地最旺盛之阳气,祛邪之力强,用于艾灸、沐浴、泡脚,有助于排出体内五毒。

此时养生需注重驱邪避毒、调和阴阳,何清湖教授从饮食、起居、运动、中医调理及生活宜忌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科学建议:

五毒月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天应时驱邪避毒、平衡阴阳”,通过饮食祛湿、适度运动、艾灸调理及遵守禁忌,可有效抵御内外毒邪,增强体质。同时何教授提醒大家需注意传统习俗的科学性,如雄黄酒外用更安全,九毒日节制房事等。综合调养,方能安康度夏!

作者:湖南医药学院中医学院教授 骆敏

美编:王思贤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