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全球爱足日|践行“未病先防”理念 科学护足防足病

  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2025-05-29 10:07:55

足位处人体的末端,却是健康之基。每年的5月29日是“全球爱足日”,“5·29”取“我爱脚”之意,生活中,大家不妨多了解中医的“未病先防”理念,科学护足,防范足部疾病。

中医认为,“足为精气之根”,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均起止于足部,与肝、脾、肾等脏腑相连。现代医学也证实,足部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丰富的神经末梢,其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全身血液循环、代谢平衡及运动能力。忽视足部问题可能引发足痛、关节炎、腰椎疾病,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常见足部问题及中医防治

1. 足跟痛

常见于久站、运动过量或足弓异常人群,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足跟刺痛。中医认为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或寒湿侵袭所致。

防治方法:

中药熏洗:艾叶、红花、伸筋草煎水泡脚,舒筋活络。

穴位按摩:按压涌泉穴、太溪穴,每日10分钟。

足弓支撑:选择具足弓支撑的鞋垫,减轻筋膜负荷。

2. 扁平足与高足跟

扁平足是足弓塌陷,多因先天发育异常或肌力不足;高弓足则因足弓异常增高,导致足底压力分布失衡。两者均可引发足踝、膝关节代偿性损伤。扁平足表现为行走易疲劳,足底中部压痛,可伴足外翻及X型腿。高弓足表现为足底接触面小,易生胼胝,步态僵硬,常伴踝关节不稳。

防治方法:

功能锻炼:赤足踩鹅卵石、足趾抓毛巾,增强足底肌肉。

中药外敷:川芎、透骨草研粉调敷足底,改善局部循环。

矫形器具:定制鞋垫矫正生物力线,高弓足患者选择前掌缓冲型,扁平足需足弓支撑型。

3. 甲沟炎与嵌甲

多因指甲修剪过短、穿鞋过紧导致甲缘嵌入软组织,继发细菌感染。初期甲周红肿、压痛。化脓期局部波动感,伴黄色渗液。慢性期甲板畸形、肉芽增生。

防治方法:

正确修剪:指甲平剪成方形,避免过度修圆。

外治消炎:黄柏、苦参煎液湿敷患处,清热解毒。

手术干预:部分甲板切除,适用于反复嵌甲伴肉芽肿者。甲沟成形术,可重塑甲沟结构,降低复发率 。

4. 跖筋膜炎

跖筋膜是足底腱膜的核心部分,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维持足弓稳定性。长期超负荷运动(如长跑、跳跃)、足弓异常或肥胖可导致筋膜反复微损伤,引发无菌性炎症及纤维化,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足跟刺痛,活动后减轻但长时间行走加重。

防治方法:

中医外治:艾叶、红花煎水熏洗,每日20分钟,同时配合涌泉穴、太溪穴按摩;外用足跟痛安康膏可活血化瘀。

药物干预:急性期口服布洛芬缓解疼痛,严重者局部痛点注射治疗。

中医特色足部保健法

1. 足浴养生

中医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祛湿除烦”之说。根据不同体质调配药方,阳虚怕冷体质,可选生姜、肉桂、花椒温阳散寒。湿热内蕴体质,可选黄柏、苍术、土茯苓清热燥湿。

2. 穴位艾灸

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每周2~3次,每次15分钟。

3.足部推拿

沿足底膀胱经、肾经走向推拿,配合点按涌泉穴,可引火归元、缓解失眠。

日常护足小贴士

1. 选鞋原则:鞋头宽松、鞋跟≤3厘米、材质透气,避免尖头鞋或人字拖长期穿着。

2. 运动防护:跑步、登山时穿缓震鞋,运动后做足部拉伸(如脚趾抓地、足背屈伸)。

3. 足部清洁:每日温水洗脚,保持趾缝干燥,预防真菌感染。

4. 定期自查: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何时需就医?

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至疼痛科或足踝专科就诊:

1. 持续足痛超过2周,休息无缓解。

2. 足部红肿热痛伴发热,需警惕痛风或感染。

3. 足趾麻木、感觉减退,需警惕糖尿病神经病变。

4. 足部畸形进行性加重,如拇外翻超过30°。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 黄雷

责编:王思贤

一审:王思贤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