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湖南油菜产业

奉永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28 21:36:1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胡盼盼

小满过后,湖南油菜收获进入尾声。据测算,今年全省油菜播种面积达2258.1万亩,种植面积有望继续位列全国首位。

湖南是油菜种植大省,种植面积常年居全国首位,但总产量却在全国第三左右徘徊。湖南本地油脂加工企业多,却很少用湖南油菜籽。2024年,全省油菜产量超26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600亿元,与湖北、江苏等高产地区相比,产量和产值仍然偏低。湖南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应该怎么走?

(湖南油菜大获丰收。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臻熙摄)

一问:单产上不来为何还爱种?

5月9日,位于常德市鼎城区的“沣油2118”油菜种植示范片传出喜讯:经测产专家组现场测定,该示范片机械分段收获亩产达274.37公斤。这是湖南大田油菜种植亩产首次突破270公斤。

测产专家组专家、农业农村部油菜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张学昆教授介绍,在油菜高产地区,350公斤以上的亩产很常见,但对于湖南来说,274.37公斤的亩产却是历史性突破。

长期以来,湖南油菜的亩产单产水平一直在120公斤左右徘徊。张学昆解释,这主要跟气候、地形和种植方式有关。

油菜是怕水作物,在油菜开花结籽的春季,湖南多是阴雨绵绵的天气。加上湖南以稻油轮作为主,稻田保水力强,雨天田间比较容易形成渍水,影响了油菜产量。而在油菜高产区湖北、江苏,春季平均降雨量比湖南少三成。

地形上,湖南多山丘地形。“相比平原规模化种植的地区,湖南‘蓑衣丘’‘斗笠丘’的地形,影响了病虫害的统一防治和田间机械化管理,也是导致产量上不来的原因。”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莓说。

种植上,湖南油菜生产以直播种植为主,相比以移栽种植为主的地区,全生育期短了10至20天,也影响了产量。

单产上不来,老百姓为何还爱种?李莓解释,主要跟土壤和效益有关。

湖南尽管春天多雨,但土壤肥沃,撒下一把籽,春天可以开出一片油菜花。关键是,油菜好打理。

“效益也可观。”李莓说,油菜亩产效益与一季水稻相当,且油菜薹是春天百姓餐桌上的美味,油菜枝叶、榨油后的菜枯还能肥田。湖南民间有个说法:种1亩油菜可以肥3分地。近几年,油菜还成了乡村旅游的新抓手。每年春天,各地纷纷举办油菜花节,以花为媒,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新的收益。

(湖南大力开展稻—油轮作。童臻熙摄)

二问:加工企业为何“舍近求远”?

湖南油菜种得多,油脂加工生产企业也不少。李莓介绍,目前湖南规模油脂加工企业近300家,加上小作坊,全省油脂加工企业和作坊超过了500家。

油脂企业生产加工能力也很强。道道全粮油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道道全”)平均每天的生产加工能力超3000吨,满负荷生产情况下,这一家公司就可以生产加工全省所有油菜产量。

“但事实上,湖南油菜籽在本土的销量不足三成。”李莓说。据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调查,湖南油脂加工企业有点“排内”,宁可舍近求远从国外以及国内湖北、安徽等地购买。

这是为何?“湖南本土油菜籽价格高,出油率低。”道道全技术总监熊魏林道说,道道全从加拿大进口油菜籽,价格每公斤比在湖南购买本地油菜籽要低1元钱左右,出油率要高4个百分点左右。这一高一低就是湖南企业舍近求远的原因。

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市场上的菜油一般分浓香菜油和精炼菜油两种,而湖南油菜籽独特的风味只适合做浓香菜油,很多达不到精炼菜油的要求。但浓香菜油市场份额不足精炼菜油的二成。

衡南县展望油脂公司以生产浓香菜油为主。“我们主要从湖北、安徽等地购买油菜籽,菜籽饱满、干净。”公司负责人胡祥文说。油菜收获后,要及时晒干,而湖南油菜收获季节常常下雨,加上粗加工能力水平低,特别是丘陵地区机械收获油菜籽青籽多、损失率高,导致油菜籽干净饱满损失率低。

据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调查,湖南本地油菜籽超七成由农民自己榨油,剩下不到三成卖给了各地的油脂公司,这也是全省油菜全产业链价值偏低的原因所在。

(湖南本地油菜籽超7成由农民自己榨油,自给自足。童臻熙摄)

三问:油菜产业如何突破瓶颈?

湖南油菜种植历史悠久,清代百姓就已普遍种植并收籽榨油。湖南的冬闲田,不适合种小麦等农作物,特别适合种油菜。

“湖南是全国大宗油料作物提单产的‘洼地’。”张学昆说,湖南是全国少有的不与粮食争地、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油菜生产大省,还有大量冬闲田可发展种植油菜,在单产提升上潜力巨大。

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油菜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将油菜纳入全省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大力推行稻油轮作。全省油菜种植区域逐步由湘北、大湘西地区扩大到湘南、湘东等地区,种植面积连年增长。

湖南油菜产业如何突破单产低、出油率低、价格高的发展瓶颈?张学昆建议,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提高油菜抗逆能力,是提高单产产量的关键。

在品种培育上,目前湖南培育了40多个适应各种植环境下的油菜品种,有10多个品种推广到省外种植。我省培育的“沣油系列”在长江流域、黄淮流域以及春油菜区均有广泛种植,年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

此次亩产单产突破270公斤的“沣油2118”就是我省2023年培育出来的新品种,不仅产量高,抗逆性强,含油量高达48%,属于高产高油品种。

“在种植方式上,机收减损也是单产提升的重要措施。”李莓说,湖南油菜单产提升还需要做好品种选育、适时适量播种、开好三沟、科学施肥、做防病治虫、减损机收等整套技术的系统应用。单产提升,种植成本下降,油菜籽价格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还要在加工产业链上发力。”李莓说,目前,全省油菜加工仅止于油,菜籽饼主要用作有机肥,缺少精深加工。李莓建议,可深化菜籽的加工研究,将油菜籽、秸秆等更多应用于工业、医疗等领域,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油菜产业的附加值。

责编:奉永成

一审:奉永成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