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27 20:02:5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7日讯(通讯员 冯钰荃 陶港)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课堂”在仙庾镇仙庾岭村火热开讲。仙庾镇党委将课堂搬到红薯种植基地,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的模式,让来自镇、村的60余名党员干部在躬身劳作中,触摸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脉动。
理论实践双融合 田间地头变学堂
在垄沟纵横的种植基地,技术负责人周立发手持红薯苗现场授课:“相较传统水稻种植,红薯产业具有‘三省两高’的优势——省水、省肥、省人工,经济效益高、土地利用率高。”他抓起一把红壤解释道:“这种土质疏松透气的坡地,正是发展红薯种植的理想选择。”党员干部们挽起裤腿,跟着技术员学习起垄、扦插、覆土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忙碌的身影与翠绿的薯苗构成初夏最美的风景。
联村共建聚合力 一村带着一村兴
黄塘村党建专干曾玉娟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技术要点,她特意在自己亲手种下红薯苗的区域插上标识牌:“我们村今年刚引进红薯产业,得把仙庾岭村的‘致富经’原原本本带回去。”2025年,为推动全域村集体经济增长,仙庾镇党委探索产业发展“联村共建”的新理念,在全镇形成了“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非你魔薯食品有限公司的红薯深加工车间每日要消耗鲜薯原材料达15吨,大量且稳定的原材料需求,使得周边各村种植面积已达到500余亩,预计每亩收入可达到5000元。
党建引领强根基 荒地变身“金土地”
周立发指着远处连片的薯田感慨:“三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抛荒地,如今每亩产值突破5000元。”这场不一样的培训也体现出仙庾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将破解土地抛荒难题作为乡村振兴突破口,不断发挥“三长”作用,召开群众屋场会,引入规模化种植,通过常态化开展田间课堂将产业模式、技术指导传导到每个村、社区,从而带动全域发展。
党员干部既要做好产业发展的“领航员”,更要当好村民群众致富的“田保姆”。 下一步,仙庾镇将以“田间课堂”为载体,持续深化联村共建机制,让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在这片充满生机的乡村土地上深度融合,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