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㊴|新邵地名由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27 08:55:45

【编者按】

中国地名,是分布在历史长河里的时空符号,集聚蕴藏了各个时期的历史、地理、人文信息,构成一种用于识别、命名和交往的独特文化。

来自湖南工业大学的彭雪开教授,有“当代徐霞客”之誉,现任中国地名学会常务理事,是原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科研基地首席专家。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联合湖南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开设“彭雪开谈地名”专栏,畅谈“中国政区地名由来”系列话题,敬请关注。


新邵,置县前历属邵阳县、新化县。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11月,邵阳县置新邵办事处,按管邵阳县一区、二区、三区、十四区、十五区、十六区共74个乡;接管新化县四区、八区、九区共34个乡。1953年2月16日,置新邵县,县治酿溪,以新化、邵阳两县各取首字,连缀成新邵县名。

新邵境域,西周可能属殷商虎方势力范围。春秋初受楚文化影响;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属楚政治势力范围。战国中期后,楚置洞庭郡、苍梧郡时,可能置昭陵县,境域属楚苍梧郡或洞庭郡。秦置昭陵县,属之。西汉因之,属长沙国。东汉属长沙郡;东汉未属零陵郡昭阳县。三国初属昭陵、益阳2县。吴宝鼎元年(266年),分零陵郡置昭陵郡,属昭陵郡昭陵、昭阳、高平3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昭阳县为邵阳县,属邵陵郡邵陵、邵阳、高平3县。南朝建置为邵陵侯国,后复为邵陵郡。隋废郡为潭州邵阳县。隋大业间(605-617年)置建州,复邵陵县,属邵阳、邵陵2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建州为南梁州;七年,邵陵县并入邵阳县。贞观十年(636年),南梁州改为邵州,辖邵阳、武冈2县。境域分属邵阳、梅山峒地。五代时邵州改为敏州,邵阳县改为敏政县;后汉复为邵州邵阳县,皆属之。

唐代今新邵境域政区频调,归属随更,必有深因。

其一,唐武德年间政区频调多出于政治因素。隋朝37年而亡,但在政区改革方面多有建树。废郡617个,废州22个;更改48处重县名。隋灭唐兴。《资治通鉴·卷一九二》云:“唐兴,相师来归,上皇为之割置州县以宠禄之,是由州县之数,倍于开皇、大业之间。”

其二,筑牢基层政区治理根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少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如唐代通过政区调整、改革府兵制,实现州县与军府统一,减轻了地方赋税,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过,因憎恶安禄山反叛多设置避讳地名,给后世政区地名设置、调整,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其三,武则天当政后,大力推行以文治国的方略,也是唐代政区地名频调深因之一。改革科举制大力选拔人才;支持佛、道、儒三教普及;推动文学、史学、音乐、舞蹈、绘画等文化发展。这些措施为政区的设置、调整,奠定了人文基础。如《旧唐书·玄宗纪下》载:天宝元年(742年)九月,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110处。

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新化县,属邵州。自此后皆历属邵阳县、新化县。民国2年(1913年)废宝庆府置宝庆县,属宝庆、新化2县。民国17年(1928年)宝庆县复为邵阳县,仍分属邵阳、新化2县。直至1951年11月析邵阳、新化2县部分地,置新邵县。

新邵置县之前,境域内历有古军事地名界冈砦、梅寨砦,以及古聚落地名酿溪,皆有地名历史文化可考述。

界冈砦,何以得名?

界,多指地界。《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荀子·强国》《说文·田界》皆有载。段玉裁注:“乐曲画为境,引申为边境之称。”本义指地界、界限。冈,指小山、山梁。《书·殷征》:“火炎崐冈,玉石俱焚。”《诗·周南·卷耳》《释名·释山》皆有载。界冈,即“边境山梁”。砦,古文通寨,多指军事堡垒之设施。源于《三国志·吴志·朱恒传附朱異》《陈书·熊罢朗传》。宋、元、明、清砦皆作寨,其本义释为:旧时军队,在险要处伐木设障,因排列如鹿角,又于中间垒石为壕为堡,驻兵防守称为砦。

界冈砦,即指边境山梁处,驻兵御“梅山蛮”的军事据点。得名约在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宋史·地理志》《元丰九域志》《宝庆府志》,界冈砦无载。《新邵县·文物古迹》载:“界冈砦遣址。位于县城东北陈家坊乡椆树村界江坳。宋筑,以御‘梅山蛮’。清咸丰九年(1859年),清兵设卡于此以防石达开所部太平军”。可能因未纳入朝廷兵制所辖,仅为县府所为,故未载入国史。

梅寨砦,何以为名?

梅,古文中指梅子。《诗·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條有梅。”《书·说命》《说文》,皆有载。段玉裁注:“《召南》之‘梅’,今之酸果也;《秦》《陈》之‘梅’,今之楠树也。”古今文中本义指梅之果子。梅寨砦,实指驻兵在有梅树的山寨。

共和国《新邵县志》:“梅寨遗址。位于县城北40公里洪溪乡梅寨村,明季遗址。清咸丰九年(1859年),新化县派兵守梅寨卡防太平军。今宁邵公路从遗址下经过。”得名约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新邵县志·兵事》载:“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邵阳县开山塘李成贤串联广西瑶民、武冈峒民起义,计划攻取宝庆,知府陈楠闻讯率官兵追捕,李成贤被巨口铺人刘溥洛所俘遇害。”文中虽未明载今新邵洪溪乡内有“梅山蛮”参战,但巨口铺距洪溪乡不算远,又为“梅山蛮”世居之地。为防其造反,邵阳县置梅寨砦,防御“梅山蛮”,极有可能。

酿溪,历为境内古名。何以得名?地方文史资料载:春夏水涨,资水倒灌入溪,故名酿溪。这值得商榷。

其一,古今文中“酿”并无倒灌之意。《说文解字·酉部》收酉部首70余字,皆与酒或酿酒工艺相关。若为当地土语,在文化不发达的“梅山蛮”世居之地,难以文雅的“酿”名溪状。酿,在古文中多指酿造。《史记·孟尝君列传》:“迺多酿酒,買肥牛。”《后汉书·刘盆子传》:“乃益酿醇酒,买刀剑衣服。”《说文·酉部》:“酿,醖也,作酒曰酿。”酿义与“倒灌”义项无涉。

其二,酿溪为资水一级支流,源于今县境分水坳南坡,全长18公里,入资水。酿溪流域,自古为古越人及“五溪蛮”所居。 约在春秋中期以后,一支楚军入资水上游酿溪流域,与“五溪蛮”争战后,融合定居于此。古越人后裔及苗、瑶族,散居酿溪流域时,就善以酿糯米酒而得名。

其三,1986年土桥乡王家坪及陈家坊乡刘什坝出土文物证实: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另在东汉墓中有稻波纹图案,这表明其时已大量种稻;《新邵县志·酿造》:“境内大部分乡村集市历有酿酒售酒者。酿溪(村镇)曾有10家酿酒作坊。”由此推断,清末之前,酿溪聚落因居民善酿酒而得名。这应是古越人后裔及苗、瑶族,善酿酒之遗俗。

酿溪,历为原邵阳县北乡及新化县东南乡山区居民,赴邵阳县城的必经之埠。清咸丰九年(1859年),布政使刘长佑部于此搭浮桥,渡资水抄袭太平军。之后渐成村镇、集市。民国时,河东有大河半边街,9个铺面营业;河西有小河半边街,长约200米,有染布、南货、屠宰、国药、烟草10多种行业,坐地经营有56户,作坊、店铺、客栈共168间。新邵县治于此后,经50多年发展扩建,旧貌不识。

境内地处湘中邵阳盆地与新涟盆地间,多山地,最高峰位于龙山的岳坪峰,海拔1513.6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有资江及其支流石马江、渔溪、酿溪等流经,河溪密布。矿产主要有金、锑、银、铁、钨、锰、铅、锌、煤等。交通有铁路湘黔线、沪昆高铁过境,有衡邵、安邵、娄新、邵坪4条高速公路过境。资江段可常年通航。农业以稻、玉米为主,兼种薯类、药材、油料、蔬菜等。善饲猪、牛、羊家禽。渔业可观。工业有采矿、冶金、机械、化工、食品、轻纺、建材等产业,玉板纸享有盛誉。古迹名胜主要有文仙观、石门献翠、岣嵝门、大门禅院等,风景点有资江风光带、田心温泉等;尤以赛双清著称于世。

赛双清,位于县城资水“井眼潭”,潭岸悬崖峭壁,突兀江心,资水击岩有声,折转迴流,巨涡环漩。凭栏俯视,水急崖险,酷似宝庆名景双清亭。清代进士车万育书写“赛双清”,故名。明万历年间(1574一1620年)在崖峰顶建南岳庙。清康熙三年(1664年)在峰顶建亭。清道光《宝庆府志》载:“乾隆间有人秉炬探之,约行三里,忽闻鼓楫声,骇而返。”遂为古今名胜。1984年辟为赛双清公园,今游人不绝于途。

出品/湖南日报社株洲分社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 新湖南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策划/周小雷 廖义刚

执行/张 咪 刘韵霞 龙子怡

本期特别鸣谢新邵市委宣传部

往期回顾: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① | 炎陵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②|茶陵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③|攸县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④|醴陵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⑤|株洲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⑥|天元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⑦|荷塘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⑧|芦淞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⑨|石峰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⑩|渌口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⑪|长沙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⑫|星沙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⑬|芙蓉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⑭|天心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⑮|岳麓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⑯|开福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⑰|雨花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⑱|望城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⑲|浏阳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⑳|宁乡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㉑|湘潭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㉒|雨湖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㉓|岳塘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㉕|韶山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㉖|衡阳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㉗|雁峰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㉘|珠晖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㉙|石鼓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㉚|蒸湘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㉛|衡南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㉜|衡山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㉝|衡东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㉞|祁东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㉟|耒阳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㊱|常宁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㊲|邵阳地名由来

博览·彭雪开谈地名㊳|邵东地名由来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