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27 07:55:29
【前 言】
钢铁淬火,方显其韧;产业深耕,乃见其强。
在湖南中部,一座以“材料谷”为支点的工业新城——娄底,正用如椽巨笔书写着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这里,钢铁银光与智造蓝海交相辉映,传统工业基地的厚重与新兴产业集群的活力相得益彰。 水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为产品装上翅膀飞向诗和远方;数字孪生工厂,虚拟与现实的双生子演绎智能制造的新范式;招商安商机制,如同精心设计的生态系统,政策阳光、金融活水、人才春风交汇成滋养企业的沃土。
当硅钢电磁效应穿透厂房,我们听见了产业崛起的澎湃心跳。娄底用“材料谷”实践,诠释了“链式思维”的真谛——不是简单的企业聚集,而是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不是数量规模的叠加,而是产业生态的重塑。
这方热土正在证明:最好的招商投资,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圈。投资娄底,既是抢进产业发展的机遇窗口,更是共享中部崛起的时代红利。
解读娄底招商磁场,探寻湘中投资盛景。湖南日报、新湖南特开辟《投资娄底》栏目,以飨读者。
【正 文】
“钢铁雄心”攀高峰
——娄底市以项目之进夯实经济之基支撑发展之稳
湖南日报全媒体者 李梅花 通讯员 赵旖旎 杨 慧
涟水滔滔,奔流不息;中流击水,奋楫者先。
春风不负年年信,娄底喜事频频:湖南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有限公司继完成项目一期52亿元、二期13亿元投资后,当下正洽谈三期项目;华安钢宝利(西班牙)三期项目——全球首条激光消融拼焊汽车门环集成化生产线已投产;取向硅钢产量位列全国第三的湖南宏旺相继布局五期项目……国内外企业用投资扩产的“真金白银”坚定投下“信任票”,让“投资娄底”的名片越擦越亮。
先进钢铁材料产业是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性产业,娄底是湖南先进钢铁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娄底聚焦打造以钢铁新材为主导的“1+X”特色产业集群,统筹抓项目、促投资、强产业“三线并进”,以项目之进夯实经济之基、支撑发展之稳,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娄底力量。
吹响号角勇争先,奋力实干开新局。今年1至4月,娄底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幅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间投资增长10.7%。
强支撑——
全领域谋划项目,下好投资“先手棋”
孟夏时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建设现场,工人们抢抓晴好天气推进施工。这个总投资22.37亿元的项目,通过专项债券和中央财政资金组合投入,已完成多栋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底交付。这是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子湖南的唯一项目。
娄底树牢“大项目在,好项目在,娄底的未来就在”的理念,以“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为抓手,构建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市、县两级项目谋划推进专班机制,全领域谋划、全方位争取重大项目,以项目投资为支撑助力经济快速增长。
计于春,精于勤,敏于行。
今年一开年,娄底便跑出争资争项的“加速度”。举办2025年中央投资项目储备申报专题培训班,系统提升干部谋项目、争资金、促落地的能力;作为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牵头协调单位,娄底市发展改革委印发项目申报政策汇编及重点领域项目前期工作指引;项目谋划推进专班每周通报推进不力的项目清单,并报市委主要领导。
1至4月,娄底上报国家中央预算内、国债、中央财政性资金项目140余个;精准对接“两重”“两新”等政策领域,全口径争取中央资金及专项债资金32.05亿元。
兼顾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发展的底气才能始终充足。
着眼长远,娄底拧紧发条,推动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项目储备库建设呈现“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态势。在项目谋划推进中,涟水复航项目纳入国家高等级航道规划及省管航道,呼南高铁被国家列入重点推进的20个高铁项目加快推进,衡邵干旱走廊水资源配置工程纳入全国150项重大水利工程清单,长韶娄高铁纳入2025年省重点前期项目,桃冷新、桥白高速正式纳入省高速公路规划网。在超长期国债申报中,聚焦生态修复、地下管网等领域,推动湖南湘江重要源流区废弃矿山修复项目获中央资金4394万元,1至4月全市185个修复图斑完工率达78.9%。在民生领域,6个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打包申报专项债,预计可撬动社会资本30亿元。
优服务——
政府“雨中撑伞”,企业“轻装上阵”
1至4月,娄底重点项目建设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3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92亿元,23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2.3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39.39%和37.24%。
今天的投资强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这背后是娄底政府为企业“雨中撑伞”,助企业“轻装上阵”的担当作为。
聚焦落地梗阻、建设堵点、达效难题,娄底构建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推动政策资源、资金等要素向重点项目集聚。通过专题调度会等方式,市县项目谋划推进专班协调解决用地、用能、资金等突出问题。
行走在项目建设现场,处处可见专班服务的身影。在新化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器项目工地,新化县自然资源局与上渡街道办事处专班人员对照拆迁责任分工表,逐项销号。这张明确5个关键节点任务及责任人的清单,已推动完成11栋房屋拆迁协议和576座坟墓迁移协议签订。在冷水江市三A新材料项目现场,一场“要素突围战”刚刚告捷——面对复杂地形、高压电塔迁改、土石方量激增三重难题,市专班协调供电、能源等部门完成3.5万伏沙竹线、1万伏杆线迁改,同步统筹土石方动态需求,将项目多余土石方就近用于周边基础设施工程,既破解施工堵点又降低运输成本。
针对进度滞后项目,娄底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问题销号闭环管理。今年,市项目谋划推进专班已推动娄底经开区优特钢深加工等10余个项目堵点取得突破。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通过“金融超市”平台,促成银企对接。一季度,娄底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480亿元、增速居全省首位。
从专班统筹到政策抢抓,从要素破解到项目攻坚,娄底以专班化、机制化、清单化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要素保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跃升。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在要素“甘霖”中落地生根,娄底正加速向“投资洼地”“发展高地”蜕变。
壮链条——
培新“链”群,崛起一个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4月27日,娄底2025年“三电”产业工作专班第四次会议上,一组数据振奋人心:今年以来,全市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三电”产业新签约项目23个,签约额达85.45亿元,新增开工建设项目11个、投产项目8个。
“三电”产业是娄底延链发展硅钢产业的成果。仅布局两年时间,娄底已形成“粗钢—硅钢基板—硅钢成品卷—电机、变压器零部件和家电”的硅钢“三电”产业链,总产值达240多亿元。
硅钢“三电”产业从无到有,全链起势,是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集群的“娄底实践”。
立足千万吨钢铁产能优势,娄底在湖南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定位,全链条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打造以钢铁新材为主导的“1+X”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传统钢铁产业,重点向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等新材料转型升级;围绕硅钢产业,打造电机、变压器、家电“三电”产业集群;围绕新兴产业,抢进钛材料、低空经济、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等赛道。
瞄准新“钢需”,“链”出新动能。娄底市委、市政府同涟钢、湖南宏旺等龙头企业一起,推动钢铁主导产品向功能材转变,已拥有450万吨硅钢基板、350万吨硅钢、195万吨汽车板、110万吨高强钢、185万吨家电用钢产能。
按照“龙头项目引进、配套企业跟进、壮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瞄准“钢铁新材—硅钢—三电”“汽车板-高强度结构件—零部件整成”“电子信息—电池部件”等产业排兵布阵,强力挺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与钛产业链深度结合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前不久,娄底钛材料全产业链招商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项目57个,覆盖钛矿采选、高端加工、技术研发等全产业链条。
在全省,娄底率先实现园区“一区一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新化电子陶瓷、双峰农机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娄底经开区薄板深加工产业被列为工信部“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重大产业、湖南省十大“千亿产业集群”;娄星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涟源道路工程机械、冷水江锑产业获评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钢铁新材、硅钢产业及“三电”已形成或即将迈进千亿级产业。
时代潮涌,娄底向涛头立!
投资娄底,投向美好未来!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5月27日01版)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