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23 22:45:45
文|罗建辉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审视桑植县作协主席陈颉的《天平山植物颂》”,可以发现这组诗不仅是对天平山植物的自然描写,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是从三个方面对生态意识的诗意抒写。
一是生态意识的觉醒与表达。《天平山植物颂》是陈颉对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平山区域内珍稀植物的深情抒写。在这部诗歌集中,陈颉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天平山植物的独特韵味和生命活力。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些植物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生态意识。例如,在《榧树》一诗中,他写道:“我走近的时候,喧嚣没有停歇/我凝视着,一棵树沉重的孤寂。”这里的榧树不仅是一株植物,更是一个孤独而坚韧的生命体,它的存在是对人类喧嚣生活的反衬,也是对人类忽视自然生态的一种警示。通过榧树的形象,陈颉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敬畏和尊重。
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陈颉的《天平山植物颂》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天平山的植物和生态环境,还通过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对话,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在《天麻》中,诗人写道:“一根丝,可以辗落成尘。也可以染指为,一根救死扶伤的稻草。”这里,诗人用“一根丝”和“一根救死扶伤的稻草”的描绘,展现了天麻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作者还通过“密林深处,一株菌类植物\隐藏的灵性”。的叙述,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和对话。这种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描绘和表达,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也引发了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反思。
三是诗意栖居与生态理想。在《天平山植物颂》中,陈颉不仅展现了天平山植物的独特魅力和生态价值,还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一种诗意栖居与生态理想。 在《板栗树》一诗中,陈颉写道:“八月肩头,小长条白色碎花|一寸寸覆盖,这明朗的喜悦|领着情歌,迅速醒来|老家的山坡,留下我的孤独。”这里的板栗树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物,更是诗意栖居的象征。它以一种沉默而卑微的态度面对人类的喧嚣和繁华,坚守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生态理想。陈颉通过板栗树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追求诗意栖居、远离尘嚣的生态理想。 在这本诗集中,陈颉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生态理想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既是对天平山植物独特魅力的展现,也是对人类应该追求何种生存方式和文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在这个世界里,人类不再是自然的征服者和掠夺者,而是自然的守护者和共生者。我们与植物、与动物、与整个自然界和谐共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陈颉的《天平山植物颂》始终关注着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他的诗歌作品是对生态意识的诗意抒写,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生态价值和启示意义。
责编:蔡矜宜
一审:蔡矜宜
二审:易禹琳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