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 2025-05-23 19:47:50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评论员 张军 视频 王珏
在 “黄杨钿甜天价耳环” 事件中,公众为何喋喋不休地追问,因为大家要的不是一纸“结案”通报而是完整真相!
雅安市联合工作组5月22日的通报貌似澄清了杨某未涉及灾后重建资金贪腐,回应了公众的诉求点,却余波未平,反而因核心争议点未被回应而持续发酵。
公众真正关注的焦点 —— 价值 230 万元耳环的真伪、满柜子的高档首饰、深圳豪宅、巨额家族财富来源的合法性,以及杨某离职后迅速积累亿万资产的蹊跷,这些离奇、不合常理的地方均未得到实质性回应。在当前“反腐没有过去时”的大环境下,公众关切的这些痛点只要未被抚平,舆情就不会平息,所谓“结案”就不会真正了结。
公众为何追问“天价耳环”?这种现象折射出舆论监督的深化与公众对权力运行透明度的更高期待。
这个事件看上去是又一起富二代炫富导致“坑爹”,导致网友群体性“仇富”。其实不然,我很赞同一句话:网友们并不仇富,仇的是为富不仁、不义之富;网友们并不仇权,仇的是法外之权、滥用特权;广大公众支持合法的富,痛恨非法的腐!
其次要说明的是,大家这些关切点,真的不是雅安市联合工作组能回答的。这是调查组级别、调查范围的局限性造成的。通报仅聚焦其父杨某在雅安任职期间的行为,对其离职后的商业活动、其母司某霞的实际操盘角色,以及家族资产的跨境转移可能均未深入彻查。
如何看待通报没有调查杨某可疑财富问题?很多网友如鲠在喉,可以理解。但大家也要换位思考,理解政府的难处。因为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恪守法治精神和规则意识。涉及到对于任何个体的调查,如果他是领导干部还好办,如果对象是普通百姓,反倒顾忌颇多。因为这涉及到法律、人权、道德。否则很容易演化为另一起舆情事件,会成为地方政府难以承受之重。如果我们以调查真相之名,以网民群体的力量逼迫政府去做一些侵犯公民合法权利包括个人隐私的事情,那无异于“网暴”,无异于“网络上的游街示众”。这种打着正义之名随意突破法治和道德的边界线的调查一旦泛滥,那么未来某一天,这种伤害的风险会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包括你我。
那么该怎么办?要平息舆论争议,唯有启动跨部门联合调查。
鉴于事件涉及商业利益输送、非法经营等复杂问题,建议由四川省纪委监委牵头,联合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专案组,对杨某担任公职期间的情况、司某霞的企业经营是否存在与政府项目的隐性关联等展开全面核查。
其实,黄杨钿甜的耳环究竟是天价还是山寨品,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这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责编:陈舒仪
一审:薛琳
二审:袁欣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