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 守护生命之“蝶”——访长沙泰和医院核医学科甲状腺中心主任李小平

  大众卫生报   2025-05-23 15:42:44

本报记者 梁湘茂 通讯员 王谦 欧名发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形状像一只蝴蝶,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身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能量平衡4月15日,在长沙泰和医院核医学科甲状腺诊疗中心,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李小平告诉记者:“一名合格甲状腺专科医生除了自己的专业还必须熟悉核医学、内分泌学、外科学,还有介入外科、中医、病理学、超声影像学等各类知识,并能精准拿捏分寸,才能成为诊疗各类甲状腺疾病的金手指。”

“甲状腺分1、2、3度,主要看它的活跃度,不同的医生会开出不同的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我与甲状腺打交道40余年了,这方面比较娴熟。”李小平表示。

作为原解放军163医院甲亢中心主任、湖南省内分泌学会委员、湖南省核医学会委员,李小平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4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在甲亢药物治疗、“碘”治疗、中药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甲亢恶浸润性突眼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擅长碘131治疗甲亢、药物注射治疗甲亢、非手术治疗甲瘤、甲状腺囊肿、注射治疗甲状腺炎、手术治疗甲亢、甲瘤、甲状腺囊肿,细针穿刺甲状腺细胞学检查,以及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

40余年来,他累计完成甲状腺手术万余例,用仁心仁术书写医者传奇,以精湛医术改写无数患者的生命轨迹;他率先在湖南开展多项创新技术,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甲状腺疾病诊疗,让“蝴蝶形”的甲状腺不再成为生命负担。

85岁刘奶奶捎来的小礼物:半个世纪的医患情深

一束鲜花、一包麦片,外出旅游时捎回的小礼物,表达的是80多岁邵阳人刘晓蓉(化名)奶奶对李小平教授的深厚情谊,每年看望李教授一两次,持续50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50年前,才40出头的刘晓蓉忽然感觉心慌、手抖、易怒、消瘦、怕热、出汗、突眼等,经查不幸罹患毒性结节性甲状腺+甲亢心脏病。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刘晓蓉找了多家医院也治不好。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李小平。年轻的李小平初生年犊不怕虎,迎难而上。触摸甲状腺发现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疙瘩”,这是甲亢最难治的一种类型: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这可怎么办?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最终,他决定大胆地持续运用内服碘131+结节内局部注射碘131,双管齐下,很快结节萎缩,房颤消失,心电图恢复了正常。正因为这个渊源,刘奶奶与李小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经常像朋友走访一样来来去去。即使刘晓蓉身体在其他方面有什么毛病,也总在第一时间想到李小平,打电话给他,听从他的健康建议。

24岁女孩的重生之路:碘131照亮生命曙光

2018年秋,24岁的钟灵(化名)带着厚厚的病历走进李小平教授的诊室。这位经历过两次甲状腺癌手术的姑娘,此时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术后复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灶,甲状腺球蛋白(TG)高达500纳克/毫升,生命仿佛被按下了倒计时键。面对这个棘手的病例,李小平教授在全面分析病情后,制定了碘131精准治疗的综合方案。

“甲状腺癌肺转移并非绝境,关键要找准治疗的‘钥匙孔’。”他形象地解释着治疗原理。在严格控制TSH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精确计算碘131剂量,既保证对转移灶的杀伤力,又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肺组织。治疗过程中,李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引入动态TG监测技术,实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三个疗程的系统治疗,奇迹悄然发生:钟灵的TG值从500纳克/毫升逐渐下降接近正常范围,肺部转移灶缩小,曾经黯淡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机。

8岁患儿的生命奇迹:毫米级精准创造医学典范

在甲状腺诊疗领域,儿童甲状腺癌的治疗堪称“在米粒上雕花”。2020年,8岁女孩张小朋友的病例让所有医生揪心:甲状腺乳头状癌已转移至双肺,CT显示肺部布满“雪花样”转移灶,多家医院建议保守治疗。

“孩子的生命不能等待!”李小平教授毅然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住院后查各项有关甲状腺的生命指标均超标,其中甲状腺球蛋白(TG)>492纳克/毫升,远远高于正常值。李小平教授带领多学科团队反复推演,最终制定出“精准清扫+阶梯式碘治疗”的个性化方案。

在毫米级精度的神经监测技术护航下,成功完成儿童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术后通过微量碘131的“分次打击”,既有效清除转移灶,又保护了患儿发育中的重要器官。经过治疗后,张小朋友SPECT肺部病灶明显减少,甲状腺球蛋白明显降低,这个曾经被阴霾笼罩的家庭重新响起了欢笑声。

此外,在学科建设、队伍培养等方面,李小平教授花大力气开展“传、帮、带、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打造了一支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泛、临床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甲状腺全科医疗队伍。

对于如何预防甲亢和甲状腺肿瘤,李小平表示,要学会减压,精神上不宜过度悲伤,不要刻意去吃海带、海盐等海产品补碘,定期体检,注意环境,特别是不要把自己经常性暴露在电力辐射下。

如今,李小平教授还清楚地记得,30多年前,大众卫生报记者曾采访过他,并以《小荷才露尖尖角》为题将他的从医经历刊发在头版头条。因为这篇报道,在当时引起不少轰动,不少患者来找他。他总是热心接待,然后不停地创新攻关,技术日益精进。从传统手术到微创介入,从单一治疗到多学科融合,李小平教授始终站在甲状腺诊疗技术的最前沿。

他常说:“治疗甲状腺疾病,既要像外科医生般果敢,又要如内分泌专家般缜密,更要怀揣父母心的温度。”正是这种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对生命的敬畏守护,让他在甲状腺医学领域树起一座座丰碑,为无数“甲”斗士点亮生命之光……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