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琼 江艳军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22 16:37:40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琼琼 通讯员 江艳军
(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余小龙)
【荣誉档案】
在武陵山脉的褶皱里,龙山县印家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一朵百合为起点,将生态农业与助残事业编织成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自2015年成立以来,企业先后获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重信用顾客满意百强品牌”“湘西州农业产业化州级龙头企业”。今年5月,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助残故事】
破土而生:掌中百合,托起生命韧性
晨雾未散,创始人余小龙已穿梭于百合大棚之间。右手先天畸形的他,左手轻抚百合种球,扫码、上传数据,动作行云流水——这双手,曾握笔研读《植物遗传学》至深夜,磨出厚茧;曾攥着5000元积蓄,在自留地上种下第一株百合;更在2014年行业寒冬中,以“建立种质银行”的破局之举,为600余名村民、171名残疾人点燃希望之火。
“种子银行”里,604个百合品种静静沉睡,这是团队踏遍武陵山采集的野生种源,更是科技攻关的结晶。绿色种植基地通过欧盟GACP认证,数字化种质库实现“一物一码”溯源,百合研究院将种植周期缩短30%、抗病性提升45%。从“土里刨食”到“云端种花”,余小龙用十四年时间,将一朵百合培育成产值破亿的产业集群。
向阳绽放:以能定岗,编织共富图景
千亩百合观光基地内,80岁的土家族奶奶田桃花正教游客编织香囊,银发与花瓣共舞。在这里,残疾不是枷锁,而是被重新定义的“专长”:手部灵活者编织工艺品,肢体健全者管理田间,行动不便者参与包装。公司独创的“按能定岗”助残体系,让171名残疾员工年均收入超2万元,更让“百合+”产业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从种球培育到精深加工,从冷链物流到生态旅游,公司构建起全产业链闭环:组培车间孕育生命,鲜花基地绽放美丽,百合面膜、百合酒等12款深加工产品畅销市场,千亩花海年引客15万人次,带动周边23家农家乐增收。而“百合花开”慈善基金的设立,更让5000余户困难家庭、860人次残疾人技术能手感受到温暖——累计帮扶资金与物资超千万元,让“一朵花”的善意,浸润了整片土地。
共生共荣:科技向善,激活特殊潜能
双腿截肢的田茂林在研发中心调试种球分拣机器人,聋哑姑娘向燕用手语直播讲解贮藏技巧,观看量破10万+……
在印家界,残疾员工不是“被帮扶者”,而是科技创新的参与者。公司搭建“理论授课+田间课堂+师傅带徒”三级培训体系,免费培训6.7万人次,其中残疾人1.3万人次;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订单种植+分红收益”四重保障,与1183户残疾人家庭结成利益共同体。
如今,公司残疾人员工占比达37%,他们参与研发的专利装置、直播带货的百合产品,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名片”。
未来可期:花开四省,共绘致富蓝图
十四年风雨兼程,从8分试验田到20亿元产业集群,印家界以一朵百合诠释了“弱有所扶、业有所兴”的深刻内涵。
未来,企业计划筹建武陵山百合产业联盟,辐射湘鄂渝黔四省市,带动10万农户共享“百合经济”。正如余小龙所言,“愿我的生命如百合,美丽昂扬;愿我们的产业如花海,朝气蓬勃!”
责编:黄伊婷
一审:黄伊婷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