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洁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23 08:57:59
作为一名70后,一路从风雨中慢慢走来,让我感到最幸福的就是有书读。
读书,就像我小时候躺在母亲怀抱里一样美好;读书,就像圣人把我带进一个崭新的世界,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因而有了诗与远方;读书,就像我在炎炎夏日里,细细品尝冰淇淋般甜蜜滋润,尽情享受它的清凉、甘甜与美味;读书,就像我和从未谋面的知己在掏心掏肺畅谈,从而在茫茫人海中结交知音,遇见更好的自己。
回想起七八十年代,物质十分匮乏,农村绝大部分家庭都生五六个娃,有的甚至生八九个或十多个,能够吃饱穿暖就已实属不易。而在那个深受几千年封建思想严重影响的时代,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很少有父母重视女孩去上学,有的即使让女孩进了学校,也只是读到小学三四年级,能够认识一些汉字后,就让她们辍学帮助父母干农活。
村子里有对夫妇,养育了五个女儿和一个幼儿,五个女儿都十分聪慧,读书成绩名列前茅,可惜的是都只读到三年级就被迫辍学,跟着父母干农活、做家务。女儿们长大后,远嫁他乡。如今,尽管父母年迈且体弱多病,闺女们也较少回家探望父母。
极个别稍有远见的父母,会让女孩读完小学或初中,算是女孩三生有幸了。村里的有些女孩尽管成绩出类拔萃,也无可奈何,在幼小时就被迫离开心爱的校园,照样加入早出晚归的务农行列,像上辈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最底层农村生活。
在那个年代,女孩在很多农村人眼里都是“丫头”命。从早到晚,“丫头”们不是放猪、牛、羊,就是割猪菜、牛草,或是洗衣、挑水、煮饭。这些没完没了的活计,就像白天与黑夜一样交替着,伴随着“丫头”们漫长的一生。
那时,父母生养了我们姐弟五个。他们虽然没有机会读书,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但即使再苦再累,家庭负担再重,农活再多,为让我们能够走出农门,将来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不歇肩”的命运,也要坚持供我们姐弟读书。
上学后,我每天背着崭新的书包欢快地去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课,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甘甜与营养,体育课和同龄人一起奔跑、打球、捉迷藏,课间和同学一起玩“跳绳”“跳房子”“石头剪刀布”游戏,开心至极。同学们的琅琅读书声时常回响在我的耳边,也常出现在甜蜜的梦乡里。
春暖花开,我们师生在教室外边,栽下的一排排白杨树茁壮成长,茂密的绿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像是在陪伴我,鼓励我,又像是在对我低声细语。时而,一阵阵轻柔的微风从窗口吹进来,拂在脸上,让我心旷神怡。
那时,我觉得读书乃是人间最幸福的事。
在十多年的读书生涯中,我每天与书为伴,陶醉在充满温情的文字里。红艳欲滴的朝阳升起时,我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课堂上,我总是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传道授业,课余争分夺秒读书;红彤彤的晚霞映红天际时,我在自家院子里读书;皎洁的明月高挂天空时,我在柔和的灯光下读书。时刻与书相伴,我学到的是知识,刷新的是自己,收获的是快乐,感受的是成长与幸福。
尤其是到外地求学的三年里,课堂上,我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认真钻研课本,学到了相关专业知识;周末或晚饭后,我独自悄悄来到宽敞明亮的阅览室,用心阅读《青年文摘》《人之初》《读者》《中国书法》《中国摄影》等杂志,一边读一边写笔记,既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业余知识,又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改善了心情和态度,还培养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了自我综合素质。
读书是与伟大灵魂的倾心交流。我常常寻点空闲,独自找个合适的位置,坐在充满书香味的阅览室里,静静地阅读自己精心挑选的喜爱书籍,就感觉像是在跨越时空,跟文本作者之间一次心灵的对话。读书如同一剂良药,让我学会了静心思考,学会了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学会了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书中的故事与哲理,让我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强,让我学会了珍惜当下,懂得了取舍,学会了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从书页的优美字里行间中,我感受到了中国的日渐强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从文采斐然、文笔清新和扣人心弦的精彩文章里,我时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满温度文字的无穷力量,坚持读书的诸多好处,开卷有益的满满幸福。
1994年我参加了工作,在八小时外,除了睡觉、做家务、带小孩,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我认真阅读了大量党建读物和业务书籍,还经常独自到湘吉图书城,购买自己心仪的《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沈从文与近代中国》等书籍阅读。我每天与书为友,在安静的时光里,亲闻文字的芳香,总是忙碌着,快乐着,充实着。
成家后,家里有了专门的书房,干净整洁又明亮,书柜里整整齐齐码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每次走进书房,都让我感到书香四溢,爱不释手。几次远方朋友初来乍到,看到家里放满了书籍,都以为我和爱人是教书育人的园丁呢。
空闲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找书看,随手抽取一本,都是自己心仪的好书,翻开书页,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泡上一杯清茶,闻着淡淡的书香,有滋有味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享受安静的看书时光。
每逢节日,有的人喜欢凑热闹,离不开饭桌、牌桌、麻将桌,或是热衷旅行、烧烤、串门,我却喜欢自我陪伴,挑上一本看上的书,安静地坐在干净舒适的家里,一边品茶,一边独自静静地阅读,让心灵自由自在地在美妙的文字中旅行,用心感受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尽情吸取知识的养分。
2024年,自从单位搬了家,我从家里到新单位一趟,需要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在上下班往返公交车上,尽管一路颠簸,走走停停,人多嘴杂,但我却若无其事,竟然阅读了《红岩》《星星之火》《把一切献给党》《青春之歌》《新儿女英雄传》等书籍。从一本本红色书籍里,让我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上,要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最近,我仔细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受益匪浅。《概论》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论述深刻,逻辑严密,政治性、思想性、系统性、指导性强,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
多年来,我坚持每天阅读一个小时。周末,我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看纪录片;做饭菜或洗衣服时,我会打开手机听听网络书;在等车、开会前的碎片化时间里,我会争分夺秒地看看电子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全神贯注阅读时,常常准备两支不同颜色的水笔,不仅习惯在文字下面划线,在书中圈圈点点,还喜欢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写下阅读心得体会或是精彩的文字段落。
每当我翻开厚厚的笔记本,目睹字里行间倾注的心血,回想自己一路慢慢走来,对文化的仰慕,对文字的敬畏,对读书的渴求,总是令人感慨万千,温情绵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既可以拓展认知边界,开阔视野,刺激大脑,丰富知识,又能放松情绪,和谐家庭,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读书,既可以增加词汇量,提升写作语感,又能增加写作的厚度,写出有深度的作品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一直坚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坚持看书,不断充电,及时补充所需知识,将会在人生的长征路上,可以持续提升幸福指数,遇见更好的自己。
天道酬勤是我的信念,自强不息是我的追求,读书求理是我不变的初心。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家庭于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书香家庭”。
2015年2月1日,《边城报》记者黄鹂曾经专门采访报道了我家读书故事。
坚持读书是我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也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我最纯真的梦想与追求。
我真想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书读。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