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21 20:02:2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马如兰
5月21日,小满时节,洞庭湖波光潋滟,湖畔草长莺飞。位于岳阳市君山区的洞庭湖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步履匆匆,正进行最后的布展冲刺。即将到来的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上,全新升级改造的洞庭湖博物馆将以全新面貌正式与公众见面。
湖南明和集团总经理刘媛领着记者穿过现代化、科技感十足的博物馆一楼大厅,从通道走入负一楼。从明亮的大厅来到梦幻的空间,步行数十步,便犹如《桃花源记》般豁然开朗。
5D剧场“造梦”:科技与生态的沉浸交响
渔船、湖泊、芦苇被植入舞台布景,6个依湖而居的渔民家庭实景可供观众零距离观演。运用环幕投影、环境特效等前沿技术的1个大剧场、1个水景剧场、6个分镜剧场组成精彩绝伦的剧场群落,让观众“穿越”到洞庭湖畔,沉醉不知归路。
“这就是即将推出的演艺项目——《洞庭幻境》沉浸式5D生态剧场。”刘媛介绍,观众可以在剧场沉浸式、行进式观演,了解洞庭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的故事,助力洞庭湖博物馆成为中国首个生态文明博物馆范本IP。
岳阳何以孕育全国“首个”?
先看投资方。岳阳市市属国有企业岳阳市城投集团招商引进湖南旅游集团旗下国瓴基金、湖南明和集团、湖南如是创艺文化旅游运营有限公司,投资打造《洞庭幻境》5D生态演艺项目,实现数字文明与在地文化的有机融合,共建数字时代的“诗和远方”。
再看“操盘者”,即项目建设运营方。今年1月,《促进湖南入境旅游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发布,引起文旅市场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支持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促入境游十二条”第一条中的这句话让导演李彦瞬间“来了神”。作为《恰同学少年》《德夯幻境》的导演,她的“如是创艺·李彦导演工作室”团队将于5月在岳阳推出《洞庭幻境》《今上岳阳楼》两档作品。李彦希望通过数字艺术,更好地赋予湖湘文化新的时代活力,以及有效推动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
有着丰富旅发大会“参战”经验的湖南明和集团,专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实践,近几年,还在国内参与众多文旅新场景的打造,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夜游葛仙村、《竹海幻境》、巫江夜游、杜甫江阁唐风互动夜游、天心阁光影公园等文旅场景“战绩可查”。
“我们十分看好岳阳对文旅市场的投入,当地对文旅市场定位清晰。”在刘媛看来,岳阳与投资方、建设运营方的互相选择是一场“双向奔赴”。
政企协作破局:从“双向奔赴”到可持续未来
然而,这场从无到有的改造,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挑战是,洞庭湖博物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博物馆,没有太多历史文物“坐镇”;有一定的研学基础,但是相对单调。对于运营方而言,引流成为一大难点,如何让游客走进离市区30多分钟车程的博物馆?
机遇是,洞庭湖博物馆是一个展现洞庭湖生态文明的大窗口,而且目前,岳阳地区没有沉浸式5D生态剧场的先例。一旦抓住机会,做好可持续运营规划,很容易出圈。
湖南明和集团、李彦导演工作室决定接受挑战,开始“造梦”。他们将博物馆“沉睡”的负一楼盘活,搭建“幻境”,编排讲述岳阳生态文明保护的故事。
岳阳市城投集团抽派精干队伍驻扎项目,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帮助项目倒排工期。
为精益求精营造更好的观演效果,岳阳市城投集团旗下岳阳市文旅公司积极对接第三方公司为剧场除甲醛。剧场彩排结束通常在凌晨三四时,彩排完成后,才能开展除甲醛工作。
本着节约办会理念,也为更加还原渔民民居场景,岳阳市文旅公司还从洞庭南路拆迁居民家中回收木质椅子、沙发等家具,帮助渔民家庭布景。
记者获悉,投入运营后,该演艺项目将助推洞庭湖博物馆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自然教育大课堂以及“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湖南文旅融合新地标。
走完《洞庭幻境》观演流程,再参观展厅,走出展厅时,对面的大屏幕上跃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字样。
一场视听盛宴,一次生态文明的创新宣言。《洞庭幻境》这场“造梦”实践,不止是文旅转型的鲜活样本,更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湖湘画卷。
责编:王相辉
一审:吴天琦
二审:徐典波
三审:姜鸿丽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