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贺有德:宏大主题下的典型人物——评余红最新长篇小说《洞庭人家》

  湖南文联   2025-05-21 10:37:17

图片

宏大主题下的典型人物——评余红最新长篇小说《洞庭人家》

文|贺有德

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文艺家——岳阳籍女作家余红的长篇小说《洞庭人家》,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由《中国作家》2025年前4期首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反响强烈: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吴义勤盛赞“是对‘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生动诠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将它誉为“对地方、对人的一次重大发现”,湖南省作家协会原主席王跃文称其为“编年体创业史”,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桦认为“既是作者个人创作的新突破,也是现实题材长篇写作的新收获”,著名评论家贺绍俊评论“塑造了‘洞庭人家’这一独特文学典型”,同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善若水’的精神魅力”,好评如潮,且持续发酵,实属难得。

宏大背景下的宏大主题

余红自言《洞庭人家》是“大江大湖人永不放弃的创业史”,也是“一幅洞庭湖走向新时代的生态画卷”,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洞庭人家》聚焦八百里洞庭,以那里的人们和生态为着眼点,以洞庭湖区宋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与创业历程为主线纵向展开,以点带面辐射大江大湖人,从日常生活到精神面貌辐射自己的家乡岳阳洞庭湖区百姓的“霍然新变”,进而多角度再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时代演变。

改革开放像一根杠杆撬动地球,给那时的中国——从乡村到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到后来到现在“旧貌换新颜”。改革开放逐步推进,触角全方位多层次,牵一发而动全身,像一股洪流席卷神州大地,波澜壮阔,洞庭湖区自然不例外。余红敏锐地抓住改革大潮中的故乡人这个独特的群体,以他们的勤劳、智慧、执着、奋斗,为建设好自己的家乡,为乡村振兴,也为守护湖区生态,演绎出把个人奋斗融入乡村振兴的“洞庭精神”,砥砺前行,不懈追求,描绘出“一幅洞庭湖走向新时代的生态画卷”。

“文章合为时而作”,余红显然深谙此道,以《洞庭人家》再现“洞庭人家”的新“山乡巨变”,为我们这个时代,也为洞庭湖区的洞庭人唱响了新时代的进行曲、改革开放的交响曲。

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

文学是人学,以“人”为中心折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小说更是如此,通过塑造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来凸显主题。

洞庭湖区是独特的、典型的水乡环境,自然与人文在此交融,在“洞庭人家”人物长廊,宋明泽无疑是主角,从第一章“大江大湖”直到第二十九章“一江碧水”贯穿始终。余红不惜浓墨重彩,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来塑造宋明泽这个人物形象,像一面多棱镜“立”起来。

在改革先行者宋明泽身上,既有宋家人的共性——勤劳、善良、执着、智慧,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深厚的家国情怀,满身正气和朝气,斗志昂扬,敢想敢干,愈挫愈奋,始终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直到功成名就,满满的正能量。为了多角度刻画宋明泽这个中心人物,揭示人物“灵魂的深”,成为独特的“这一个”,余红用心用情用功,娴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精雕细刻:既有深度的正面描写——从肖像描写到语言描写到动作描写到神态描写到心理描写,也有灵巧的侧面描写——从身边的人眼中着手刻画(从宋家人到洞庭人)全方位的展现,还有鲜明的对比描写——与洞庭湖区的黑恶势力代表罗家人的倒行逆施形成鲜明的对比……主角之外,其余配角,包括反面人物,余红也是精心刻画:老一代宋长江和许玉珍虽然传统但是开明,后一代——宋家子女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新一代——宋云帆、宋云峰等锐意进取并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反对派”——罗家人的野蛮、霸道、嚣张、奸邪,还有形形色色的洞庭人,着墨不多,但接地气,典型而又真实,充分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和复杂性。

曲折情节中的曲折命运

改革开放大潮涌动,在八百里鱼米乡的洞庭湖区引发一场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记”。余红见证了故乡洞庭湖区的改革历程,以曲折的情节来展现曲折的命运。纵横交错,前者以宋家三代人为主线,以洞庭人为副线,各色人物相继登场,在极具洞庭特色的人物长廊里演绎各自的“创业史”。以宋长江和许玉珍为代表的老一辈创业者,精心经营宋记食品,深耕细作,做得风生水起,仿佛洞庭湖区的代言人;以宋明泽为代表的改革先行者,从家庭辐射到湖区,在改革带来的转型中“突出重围”,带动三区五乡的父老乡亲走向共同富裕;而以宋家第三代宋云帆、宋云峰兄弟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态守护者,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弄潮儿向涛头立”,守正创新,催动改革中的洞庭湖区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后者在传统与现代的观念冲突与正面与反面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在新旧交替的两个特殊历史时期,不同观念的冲突,不同思想的碰撞,推动着全新的改革在曲折中艰难前行;正面与反面的矛盾冲突,既是新旧两种势力的历史性决战,推动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展现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巨性和真实性,又在矛盾冲突中彰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而不单薄、苍白。

《洞庭人家》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得心应手,铺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恰到好处。第二章“湖畔人家”宋明泽“肩宽背阔,面相也越发俊朗”“黄军裤白衬衫,器宇轩昂”,林秀甜“柳眉凤眼,一副精明相”,如见其人;罗水生“皮笑肉不笑”“搞建设?一穷二白,拿什么搞哦”,奸邪嘴脸跃然纸上……洋洋洒洒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二十九章连贯叙述,语言不疾不徐,绝不拖泥带水,带着水乡特有的灵气和洞庭人温情,深情讲述洞庭人艰难曲折的创业“史记”,丝毫不觉得沉闷压抑。而且,余红的小说语言,似乎带着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的味道,清新明快,轻松愉快,给人一种舒缓的愉悦的阅读美感。

《洞庭人家》既有“胸中的大气象”,更有“艺术的大营造”,既书写了宏大背景下的宏大主题,也塑造了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更有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与时俱进,深度关注改革大潮下的故乡,用心用情用功,全面再现了八百里洞庭湖区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一场“新时代山乡巨变”立体呈现,称之为新时代文学高地的优秀长篇小说,可谓实至名归。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