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甜蜜来袭,长沙老秤匠讲述秤挑盖头的文化密码

田甜   三湘都市报   2025-05-20 18:16:58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 田甜

“520”谐音“我爱你”,5月20日,长沙街头洋溢着甜蜜气息。在太平老街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老秤店内,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杆秤制作”代表性传承人文志飞,正为来访的游客讲述延续千年的婚俗——新郎用秤杆挑起新娘红盖头的寓意。

“520”的浪漫与传统婚俗的“秤心”

“秤杆挑起的不仅是盖头,更是‘称心如意’的祝福。”75岁的文志飞手持一柄雕花红檀木秤杆讲解,古时婚礼中,秤杆被赋予特殊的文化象征,大家会把福禄寿三星安在秤上,新郎把新娘的盖头挑开,象征着美好的祝福。文志飞提到,传统婚秤的提手常以红绿两色装饰,红色代表新郎,绿色象征新娘,寄托“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的婚姻愿景。如今,这一习俗虽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仍被部分新人复刻于传统婚礼中,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文志飞的制秤故事,与这门手艺一样厚重。13岁随父亲学艺,16岁挑担谋生,23岁扎根长沙太平街,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制作了超过15万杆秤,从称量400斤粮物的巨秤,到精确至0.001克的微型秤,每一杆都凝聚着“手稳、心稳、口稳”的家训。

“做秤如做人,容不得半分偏差。”文志飞告诉记者,一杆秤需经历选材、刨圆、镶星、校码等百余道工序。木材需纹路细腻的檀木,小秤则用骆驼骨雕琢;铜星镶嵌需精准至分毫,校码更需反复十数次。他曾为中药房制作可称0.0035克黄线的骨秤,因“药材多一克致命,少一克无效。”

手工杆秤从生活工具成为婚礼道具

随着电子秤普及,手工杆秤从生活工具转为文化符号。文志飞的店铺一度日销仅一两杆,几个徒弟也因收入微薄转行。但近年来,老手艺重焕生机,杆秤成为婚礼道具、收藏品,甚至登上综艺节目。如今,文志飞的二女儿接过其衣钵,传统技艺也通过非遗进校园、博物馆筹建等传承。

在文志飞看来,秤不仅是工具,更是“天地良心”的具象化。他常在新人购秤时写下赠言“心中要有杆秤,做公平、正义、有良心的人。”

这杆跨越千年的老秤,一头挑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一头挑着手艺人的赤诚匠心。在“520”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文志飞希望借助杆秤的美好寓意,将这份祝福分享给所有有爱之人。

责编:田甜

一审:田甜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