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梦芳华|铜砭与艾香:一位基层护士的中西医护理札记

  大众卫生报   2025-05-20 09:14:18

在内三科的长廊里,艾草香总在清晨换药时漫过白大褂第三颗纽扣——那是我习惯别铜砭的位置。

去年深冬,3病房李阿姨的癌痛像野藤缠骨。我握铜砭刮拭她耳廓的“癌根穴”,金属与皮肤摩擦的沙沙声里,她突然轻笑:“这响动让我想起年轻时在晒谷场扬麦子。”后来在神阙穴施隔盐灸时,她小腹竟渗出细密汗珠,呢喃着“艾烟在肚脐里修了条小火道”。10天后她出院时,自制香囊落地声重叠,布袋上歪斜的“砭通七情”四字,恍若当年她因化疗渗漏肿胀如青茄的手背。

西学中用:当穿刺针遇见艾绒火

2018年省肿瘤医院进修笔记第43页,记录着37例PICC置管患者的珍贵数据:传统护理组30%的上肢肿胀率,像待解的方程式。那三个月,我白天用超声引导穿刺,夜里揣着《针灸大成》蹲在宿舍,试着将悬灸距离从传统的5cm调整为3厘米,沿贵要静脉走向做“之”字形移动,同时让患者每天做3组“拇指画圈-五指张合”操——三个月后统计发现,肿胀发生率降至12%。

护士长郭利敏说我“把西医的精准穿刺和中医的温通理论焊在了一起”,可我最难忘那位中学教师出院时的场景:“他举起曾经水肿如萝卜的右臂,指尖在晨光中划出的弧线,刚好与窗外葡萄架的投影重合。”

经典焕新:艾灰里藏着白细胞的密码

办公桌上的《中医基础理论》第47页,贴着张泛黄的便签,那是2024年进修时,我给王阿姨做的第一份督脉灸记录:黄芪30克、防风30克、白术30克、苍术30克研末,艾绒铺成2厘米厚的“火龙”,灸完后她后颈冒出细密的汗珠,像春夜的露水。

这个根据《灵枢・官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改良的方案,让她的白细胞从2.1×10⁹/L升到4.5×10⁹/L,更让我意识到:中医护理不是经验主义,是可以用数据丈量的科学。现在我们科每月开展督脉灸80余例,患者化疗期平均白细胞低谷值提升1.2×10⁹/L,这些数字写在护理记录单上,比任何奖状都更有分量。

仁心化术:当刮痧板遇见心跳

监护仪的滴答声里,我总把铜砭焐到36.8℃——这是人体最舒适的温度。肿瘤科72床李老师入院时,转移性骨痛让他的NRS评分持续在8分以上,病床铁栏杆上还留着五道深浅不一的指痕。每次刮拭足太阳膀胱经时,我会特意调慢节奏:“您当年讲朱自清《背影》,学生能听懂车站橘子里的父爱吗?”随着他讲述八十年代带学生采风的故事,指下僵硬的筋结逐渐变得温软。第四周护理查房时,老人腕部尺动脉搏动从58次/分恢复至72次/分,他悬腕写下的“正气存内”四个字,墨迹在宣纸上晕开的纹路,竟与膀胱经循行轨迹惊人相似。

这让我坚信,护理者的耳朵,有时比双手更能治愈,真正的中医护理,既要有《灵枢》的哲思,更要有现代医学的刻度。

艾香满衣的岁月:艾绒是生命末期的温暖烛光

在内三科肿瘤病房,这些外治法成为最后的温柔。今年初春,我第一次在病房为晚期胃癌患者朱伯伯施行脐灸。他因化疗后顽固性呕吐蜷缩在床,面色青灰。取神阙穴,以艾绒混合温阳散寒的吴茱萸粉制成药饼,隔盐施灸。随着艾烟袅袅升起,朱伯伯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肚脐眼暖得像通了暖气的管道。”三日后,他竟能自主进食米粥。肝癌患者李奶奶住院几天,子女轮流为她行轻揉腹部,老人安详地握着艾灸盒。这些时让我明白,中医外治不仅是技术,更是医者传递温暖的媒介。

时代注脚:在监护仪绿光里种艾草

我的工作日志里,藏着个“中西医时间轴”:上午8点做PICC维护,用超声仪定位时,会想起《黄帝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下午3点行耳穴压豆,对照的是现代解剖学的神经反射区。2024年我们尝试“互联网+中医护理”,给出院患者发带穴位图的微信动画,让他们在家做艾灸时,能通过视频连线调整灸距。

这些探索让我看见:当传统医学学会用数据说话,当现代护理开始倾听古老智慧,中西医结合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患者实实在在的“能吃下饭、能睡好觉、能走出门”。

站在第12个护士节的节点回望,抽屉里的患者手写信已积了半尺厚,最珍贵的是那位肝癌患者家属寄来的枫叶标本,叶脉间夹着句话:“您让最后21天,变成了有艾香的秋天。”

这让我想起护理部主任朱文春说的:“志平,你在做的是把中医护理从‘慢郎中’变成‘急先锋’。”或许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当艾草香飘过监护仪的绿光,当铜砭声混着心电监护的滴答,能让古老的医学智慧在精准医疗时代舒展开新的脉络。

此刻,走廊尽头的病房飘来王阿姨练习的经络歌谣,混合着艾绒燃烧的细微哔剥声。监护仪的绿色波形在玻璃窗上投下流动的溪涧,而我的铜砭正在白大褂第三颗纽扣处微微发烫——那里靠近膻中穴,是中医所说的“气之会”。忽然明白,所谓中西医结合,不过是让三千年前的艾香,温暖现代人的血管;让古老的铜砭振动频率,与电子仪器的声波共振成生命的和弦。

忽然懂得,我们不是在做传统与现代的选择题,而是在生命的坐标系里,寻找那个让两种医学温柔相遇的交点——那里有艾绒燃烧的微光,有现代护理的刻度,更有每个患者都值得被温柔照护的终极答案。

汝城县中医医院 内三科 何志平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