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双优”建设系列观察·衡阳铁路运输职业学校的创“优”密码丨湖南日报要闻

  湖南日报   2025-05-20 07:13:50

彭国军 王 珊 曾文文

【前言】

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2022年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从“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为“升学与就业并重”;2024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发展,加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衔接培养,标志着中等职业教育正迎来历史性、格局性转变。作为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市以“先行者”姿态,将职业教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打造出全省职业教育的“衡阳样板”。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共开设15个专业大类、106个专业,覆盖第一、二、三产业;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年均培养学生近3000名;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成绩连续11年稳居全省第二。即日起,推出“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双优’建设系列观察”,深度聚焦衡阳市部分典型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成效,通过典型案例“解剖麻雀”,解码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衡阳经验。

衡阳铁路运输职业学校(以下简称“衡铁运校”)连续13年单招升学与对口高考取得耀目成绩,有7000余名毕业生进入轨道交通、航空、电力、教育、食药等优稳单位,连续8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学校”,成功入选衡阳市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优质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形成了“对口升学”与“优质就业”的“一体两翼”双特色办学模式,打造出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的“双优”样本——

【核心提示】

中考成绩不理想也能考上大学、就好业?

这在很多人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衡铁运校却把它变成了现实。

这一现象在一组组“硬核”数据中反复得到印证。打开衡铁运校近年来的“成绩单”——

2023年,有9名学生上本科录取分数线。单招考试中,700余人被优质高职院校录取。

2023年部分学生本科录取情况

2024年,本科升学再现“黑马”:杨承晔进校时中考成绩只有460分,对口高考考了621分;刘佳怡进校时中考成绩语数外208分,对口高考考了609分。单招考试中,807人被高职院校录取,其中录取到“铁航电”和“双高”校人数达600人。

近5年,有7000余名毕业生进入轨道交通、航空、电力、教育、食药等优稳单位,其中1000余名毕业生成为轨道交通、航空、电力、教育、食药等行业的管理中坚力量、技术领军人才;特色“订单班”学生,实现“毕业即高质量就业”。

逆袭不是“爽剧”,绝非偶然。衡铁运校何以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故事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教育密码?

【一线调研】

密码一:四大核心优势,重塑升学竞争力

走进衡铁运校,红色喜报、励志横幅随处可见,宣传栏内优秀师生的照片在晨光中跃动着奋进的脉搏。教室里翻卷的书页簌簌作响,操场上晨跑者带起的风掀动梧桐新叶——

校园一角

学生阅读

这所学校最蓬勃的景象,从来不在枝头摇曳的新绿,而在一张张浸透汗水的日程表里,在少年人绷紧的脊梁与灼灼的目光中。

“很幸运能够进入衡铁运校,这里的老师、同学都铆足了劲向前追赶,让我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状态。”正冲刺高考的学生刘礼湘(化名)说。

学生在教室认真学习

中考失利,能否在下一场大考中“扭转命运”?这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高速跑道’,让他们实现‘后发赶超’。”这是衡铁运校董事长王昶明给出的答案。他认为,无论什么基础的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要精准把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都能锻造成钢、打造成才。

为了激活每个学生的潜能,衡铁运校“因生制宜”,细分教育教学层次,开设“本科班”“卓越班”“对口升学班”“就业订单班”等。按不同“跑道”,设置不同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案。

职教高考基地指引牌

针对本科升学的学生,衡铁运校集中优秀管理人员、优秀教师,成立了本科升学部。去年,又与省级教育智库湘师产业教育研究院强强联合,成为其全省“唯二的”职教高考基地校。由湖南湘师职教高考项目负责人、湖南省职教高考教辅编写负责人贺良杰担任衡铁运校高考部主任。

湘师产业教育研究院专注职业教育高考升学领域10年,2024届本科上线率达51.3%(全省平均12%),被誉为“中职升学黄金跳板”。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育专业教师,共享师资和教材教辅资源,共同开发电子教案、建设标准课堂,打造出衡铁运校“四大核心”优势——

师资优势:由衡铁运校学科带头人、湘师研究院高考命题组顾问、对口院校教授、行业工程师共同构成实力强劲的双师团队。

教材优势:湘师研究院《职教高考红皮书》,覆盖90%高频考点;智能学习系统,可AI生成个人薄弱点分析报告。

辅导优势:有师大心理学博士团队进行高考焦虑专项干预;依托大数据系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

机制优势:建立三阶分层、滚动调班、个性辅导等机制,让教育教学更精准、高效。

英语老师谭斯是两年前进入衡铁运校执教的,她感觉“在这里进步很快。教学上更有方向、教法上更有思路”。

“老师们有激情,课堂更活跃,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在衡铁运校工作多年的老师刘璐说。

操场高铁模拟仓

优质中职与省级智库的“光合作用”,激活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正重塑升学竞争力,让更多衡铁运校学子实现“逆转人生”。

密码二:两大“王牌”专业, 实现人才与行业“双向奔赴”

2023年10月,衡阳市教育局公布《衡阳市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衡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优质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名单。衡铁运校及其铁道运输服务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两个专业同步“上榜”,实现学校与专业建设“双优”,成为衡阳市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学校。

老师与学生在高铁模拟仓内教学互动

这一殊荣,足以证明该校的实力和潜力。

“学科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也是中职教育的核心支点。”衡铁运校教务处主任唐健常介绍,近年来,学校整合优势资源重点打造铁道运输和机电技术两大专业群,均入选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其中,铁道运输专业是湖南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重点建设项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衡阳市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重点建设项目。

这两大专业均打造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拥有副高以上教师占30.1%,双师型教师占64.7%,拥有市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3人。学生规模和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均占学校的大“半壁江山”,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王牌”专业,建设上有何“门道”?

王昶明的一句话点出了关键:“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需求育人才,让学生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发展有空间。”

以铁道运输服务专业为例。该专业精准对接国家和省级战略铁路产业发展,立足衡阳及湖南交通行业和相关应用领域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展教研教改。

“教研上,年年都有新课题;教改上,根据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衡铁运校铁道运输服务专业组组长李文静介绍。

例如针对铁路客运餐服这个新业态,该专业组打造了省级精品课,结合创新研究的“1+3+N”课程思政模式,培育服务意识强、专业能力精的新时代乘务员。人才培育“叫好又叫座”。李文静获湖南省楚怡教学名师建设立项。铁运专业学生近年来参加相关比赛,获国家、省、市级三等奖以上30余个。

同样靠接轨产业“出圈”的还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衡铁运校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联合办学,让学生练就过硬本领,出校门即可“零距离”上岗。

与高铁学院合作办学签约现场

不仅如此,该校还与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建设五年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已获批高职招生计划。

铁道运输服务专业

这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衔接培养的新模式,直接为更多学生提供了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机会。

航空服务专业

如今,衡铁运校紧密围绕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已设置了涵盖铁道运输管理、机电技术应用、电气化铁道供电、铁道施工与养护、航空服务、船舶水手与机工门领域的8大专业。通过产教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不断缩短学生从毕业到就业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人才与行业的“双向奔赴”。

密码三:多条发展“跑道”,以学生“最适合”给出成才“最优解”

“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是我省职业教育领域的高水平赛事。在2025年“楚怡杯”技能竞赛中职声乐、器乐赛项中,衡铁运校斩获佳绩:由黄依林、刘文兰两位老师指导的廖恩希、聂天予、陈永玉麒3位同学凭借精湛的技艺与出色的舞台表现,勇夺省级一等奖。  

在2025年“楚怡杯”技能竞赛中职声乐、器乐赛项中斩获佳绩

这不仅展现出了该校参赛师生扎实的专业功底、默契的团队协作,更为获奖学生打通了升学的“另一条通道”。

刘文兰介绍,根据单招政策,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可免试进入获奖赛项的专业对口院校;获二等奖的,可不考专业;获三等奖的,可在职业技能测试中加分。去年,王嘉仪、朱九州两位同学就因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专业免试,分别考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和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学生‘最适合’才是成才‘最优解’”——秉持这样的教育理念,衡铁运校开辟多种赛道,让有“艺术细胞”的学生走艺术类赛道,让能读书、会读书的学生走对口升学赛道,让有实践能力的学生走优质就业赛道……

篮球社团

美术社团

从开设体育、摄影、美术等13个社团,开展草地音乐节、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活动,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仅2024年就斩获112项大奖);

2024年学生参与广九客运段暑运

从与“广深铁路公司广九客运段”“广州动车组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每年安排千名学生参与支援春运和暑运铁路客运岗位实践,到与湘师产业教育研究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提高升学竞争力;

从以“三年快跑”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到创办“智胜教育”,通过封闭式管理,精细化、精准化、系统性的教学和个性化辅导,让“潜质生”快速“逆风翻盘”,实现从“学习困境”到“优质升学”的华丽蜕变,圆梦理想大学,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被誉为铁路单招的“黄埔军校”……

衡铁运校始终坚定“理论为精、实践为重、技能为先、人格为本”的办学理念,坚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固校初心,努力让走进该校的每一位学生接受最适合的教育,让学生个个能成才、人人有出路。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

衡铁运校每年向铁路、地铁、航空、电力等职业院校输送了优质生源。根据就业跟踪统计,学生毕业后,有7000余人进入了轨道交通、航空、电力、教育、食药等优稳单位,其中1000余人成为了企业管理中坚力量,技术领军人才;特色“订单班”学生,则依托校企合作,实现了“毕业即高质量就业”。

打造“点石成金”的中职“梦工厂”,衡铁运校从来不遗余力、妙招频出。

学校大门

当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吹过三湘大地,衡铁运校正朝着“衡阳特色、全国一流的中职学校”的目标加速奋进,以不断创优的“铁运作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调研启示】

衡铁运校何以成就育人“点金术”?

彭国军

在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中考分数常被视作学生命运的“分水岭”,而衡铁运校却以“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育人实践,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衡铁运校通过构建“本科班”“卓越班”“对口升学班”“五年贯通班”“就业订单班”等多元培养体系,为不同基础的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径。这种“人人有赛道”的培养模式,生动诠释了“人人皆可成才”的现代教育理念。

产教融合,知行合一。衡铁运校将“铁道运输”“机电技术”等王牌专业深度嵌入产业链,通过“课堂即车间、教学即生产”的实践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这种“与行业同频共振”的办学智慧,让职业教育从“兜底选择”跃升为“战略选择”。

立体培养,多元发展。衡铁运校构建了“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优势、发展有空间”的育人格局:升学方面,形成“对口高考冲击本科、高职单招稳录专科、技能竞赛破格录取、五年贯通培养直通、智胜教育精准突破”的五维体系;就业方面,订单培养与名企直通结合;发展方面,学历提升与终身学习兼顾。这种全方位的培养体系,正是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最佳注脚。

扫一扫 看视频

(原载于5月20日《湖南日报》第4版)衡阳铁路运输职业学校的创“优”密码-----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责编:吴雅敏

一审:吴雅敏

二审:彭国军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