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 | 时隔12年,党中央再修订这一《条例》,有何重大变化?

张米 曾祥殷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5-05-19 18:19:49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点击查看全文,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继2013年首次出台后,中央对反浪费制度的又一次系统性升级。

新《条例》,总体有何新变化?

2025年版《条例》是在2013年版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条例》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升级与完善,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变化之一:

总则增添新要求,新增“应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表述。

明确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坚决反对“四风”。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将其明确写入总则,体现了对作风建设的持续重视和强化。

变化之二:

原则上坚持效能与改革的“双重导向”。

一方面,进一步强调了“提质增效”。科学统筹财政资源,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

另一方面,更加突出“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为何此时修订印发?

自2013年《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出台以来,在遏制“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会所里的歪风”等方面成效显著,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然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十二年来,尽管党中央三令五申,个别党政机关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仍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屡禁不止。

比如,有的地方以培训、调研之名行旅游之实;公务接待中,超标准接待、“一桌餐”等隐性消费依然存在;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上也有打“擦边球”的情况。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群众对党的信任。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的关键时期,修订条例迫在眉睫,旨在与时俱进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为作风建设再添一把“锁”。

修订新《条例》,有何深意?

第一,此次修订,将分散的“通知”“意见”整合为党内法规。

《条例》对党政机关在经费管理、公务活动、资源节约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完善,提供了清晰且严格的行为准则。

这一整合意义重大,既提升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规范的权威性与系统性,又便于各级党政机关统一学习、遵循和执行。

过往分散的“通知”“意见”虽在不同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因缺乏统一且高层次的规范,易出现理解不一致、执行有偏差的情况。

如今以党内法规形式呈现,促使党政机关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全面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第二,将责任追究与领导干部绩效考评捆绑。

《条例》显示,领导干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情况,应当列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并接受评议。

同时,在监督追责上力度加大,《条例》中构建起纪检监察专项督查、财政预算审查、审计追踪、群众监督的“立体化”监督体系。将监督追责从过去的“猫捉老鼠”,转变为“全天候摄像头”。

传递的信号非常清晰:浪费不仅是作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以制度倒逼责任落实,能够有力促使领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如此一来,各项公务支出得到严格控制,可以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从不必要的浪费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到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环节。

以“节流”促“开源”,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也正是让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的关键所在。

第三,具体规定的细化与完善,每一处都直指过往公务活动中的痛点、堵点。

例如在经费管理上,《条例》第二章明确了“无预算不支出”,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率,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相当于从源头上、过程中管好“钱袋子”

例如在差旅活动中,《条例》第三章显示,国内差旅须“有明确公务目的”,严禁变相旅游,接待单位协助安排的住宿、餐饮必须按标准付费,以“刚性约束”筑牢纪律防线;

公务接待上,《条例》第四章提到,公务接待活动须凭公函列清单、费用全公开,让“人情消费”失去操作空间

在公务用车上,《条例》指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出行社会化,执法执勤用车统一标识管理,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用“绿色转型”降低行政成本。

从“运动式整治”到“制度化常态”,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体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回应。

过紧日子,谋大发展。其实,党政机关的一举一动,具有“风向标”意义。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就能带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推动节约理念深入人心。

而今天的“紧”,是为了明天更从容的“进”。新《条例》的印发,是一次制度的迭代升级,更是作风建设的再出发。

接下来,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让《条例》真正落地生根,使勤俭节约成为党政机关工作底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强大正能量。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