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洁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9 18:57:21
近日,在2025年“港洽周”的舞台上,长株潭都市圈上演了一场极具战略意义的“破界”行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首次以都市圈联合招商主体身份,携31个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招商项目、超500亿元总投资规模及产业项目数字地图亮相。这场突破行政壁垒的“协同战”,不仅是一次招商模式的革新,更标志着长株潭以“一座城”理念叩开空天经济产业协同的新大门。
▲长株潭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招商项目发布。
一座城:引领产业共融的突围之路
从1997年正式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来,长株潭都市圈发展之路已走过二十多年。过去,三市在规划、交通、产业、文旅、生态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合作,产业协同愈发紧密,科创合作不断深入,基础设施联通提速,公共服务共享扩面,生态环境共治强化,一体化进程交出了亮眼的阶段性成绩单。
▲湘江科学城建设现场。
尽管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但长株潭三市在产业发展上一度各自发力却难以形成合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破局始于理念革新。2024年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把长株潭作为一个城市来打造”,长株潭提速迈向“一座城”。“一座城”并非简单口号,而是直击区域发展的深层痛点——打破行政壁垒与要素分割,推动一体化从早期侧重“交通互联”“生态共治”的基础建设,迈向“产业共融”的深水区,让区域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老百姓。
如今,三市联合举办的“港洽周”招商活动,一次性抛出500亿元投资的空天产业项目包,正是“一座城”理念的落地缩影。
一条链:串起产业协同的超级引擎
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长株潭第一次联合招商,为什么选择航空航天和北斗产业?答案藏在其独特的“黄金三角”布局里:
长株潭汇聚了全省80%以上的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资源。长沙手握北斗系统核心技术“金钥匙”,背靠国防科大等顶尖高校资源,打造了全国领先的航空航天配套产业集群;株洲稳坐我国中小航空发动机“头把交椅”,以90%的市场占有率笑傲江湖;湘潭则在材料科学与精密制造领域大显身手,湘电集团的电机电控系统更是畅销全球。
▲长沙市航空应急救援基地。
长株潭都市圈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雄厚的产业基础、卓越的研发实力与优良的营商环境,构建起极具竞争力的空天经济产业生态。但长沙的北斗技术、株洲的航空动力、湘潭的材料科学如同散落的珍珠,未能串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链。
▲株洲芦淞通用机场。
2024年12月,长株潭三市签署《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5年行动计划》,列出126项重点合作事项,在产业规划、要素保障等五大领域谋划26项政策措施。其中,探索建立长株潭产业链联盟的创新机制尤为引人关注,以“链长+牵头市级部门+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的架构,打破区域藩篱,实现资源高效共享、优势精准互补,为产业协同装上“超级引擎”。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这种破壁融合、聚链成势的发展方向,在2025年“港洽周”长株潭发布的招商清单中清晰呈现:既有航空城创新孵化器项目、超材料产业园项目,也有北斗应用示范项目等,三大城市优势互补,力图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的产业生态。
一盘棋:布局湖南空天产业集群的跃升之路
航空航天及北斗产业作为引领全球科技变革的战略性赛道,已成为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布局。湖南省委省政府将空天产业纳入全省1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重点突破,通过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成立低空经济处(北斗应用处)、组建省级低空经济发展集团等举措,构建起“政策链+资金链+产业链”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2024年数据显示,全省空天产业实现产值1212.5亿元,同比增长17.9%,展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湖南正推动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跃升。根据规划,2030年将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空天产业创新策源地、高端人才集聚区和技术转化示范区。这一战略布局背后,是湖南对空天经济价值链的深度重构——从核心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从北斗导航应用到低空经济开发,加速建设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长株潭不仅是北斗系统核心技术策源地、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基地,更是南部战区唯一的飞机维修保障基地。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落地,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永久落户,其在全国空天经济领域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现场。
“作为空天产业跃升战略实施的核心载体,长株潭都市圈未来将通过‘基础设施共建、科研项目共研、产业生态共育’三大路径,构建空天产业共同体。”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
长株潭此次以空天产业为切口的“联合招商”,看似是区域招商策略的升级,实则是对“行政区经济”的一次探索性突破:当单个城市的产业优势转化为都市圈的系统优势,当行政主导的资源整合升级为市场驱动的要素重组,或许正在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的竞争规则——未来的城市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的“单打独斗”,而是都市圈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较量。
空天产业或许只是一个起点,更具想象空间的是这种“一座城”的协同理念,能否为中国都市圈发展提供新的解题范式。
责编:林洁
一审:林洁
二审:郑旋
三审:李伟锋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