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联 2025-05-19 15:03:55
西汉有戏 文艺出新
文|张未末
恰逢5·18国际博物馆日,由湖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南博物院参与创作的《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在湖南大剧院浓情上演。作品将湖南的历史文脉与现代舞台艺术碰撞,迸发出令人惊艳的火花。这部以马王堆汉墓为灵感原点、以辛追夫人为叙事核心的多媒体跨界音乐话剧,不仅是一次文物活化的实践,还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更是演艺湘军聚焦“三个文化”、答好两道“融合命题”,在改革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积极探索。从艺术形式到组织模式再到传播路径,作品以创新为底色,走出了一条让文物活起来的新路径。
从“静默展柜”到“动态剧场”
近年来,湖南聚焦悠久的历史文化,扎实推进文艺创作生产,为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化赋能。新创文博题材京剧《皿方罍》、非遗题材花鼓戏《火宫殿》、历史题材湘剧《左公柳》《夫人如见》等大型剧目40多台,其中《皿方罍》片段之“再无别离”亮相2025年新年戏曲晚会,湘剧《拜月记》登上央视蛇年春晚。马王堆复原动态展《一念·辛追梦》、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沉浸新中式湘剧《聂小倩》等文旅融合舞台演艺作品市场火爆。
作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中“让文物活起来”工程项目,以及湘博汉生活大IP的全新演绎,《辛追的家宴》以“宴”为叙事骨架,将辛追夫人的故事拆解为展宴、及笄宴、幸飨宴、合卺宴、出征宴、鸿云宴等多幕场景,既还原西汉礼仪文化的精妙,又赋予历史人物鲜活的现代情感。舞台上帛画、漆器等耳熟能详的文物通过先进的舞台技术跨越时空“重生”,各色人物则通过演员精湛的舞台表演得以“复活”,舞台空间被虚实交错的数字技术重构,形成跨越两千多年的“生命之宴”。值得称道的是其年轻化表达,观众通过玄翊这样一个特殊的他者视角进入叙事,穿汉服、习汉礼,甚至参与历史可能性的互动,模糊了剧场的观演边界,也留白了想象空间。这种“文物讲述+科技赋能+情感共鸣”的模式,让历史不再是单向的展陈,而是观众可触、可感、可对话的实时交互,真正实现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本土力量与专业深耕的共振
湖南的文艺工作者最懂湖南!该剧的主创团队堪称湖南本土豪华阵容。导演马波自《大地颂歌》《热血当歌》等重大题材舞台剧一路走来,艺术总监王峰从《沧浪之水》《深海养牛人》身经百战,在该剧同期还操刀了湖南省旅发大会《今上岳阳楼》项目,在挖掘历史题材并有机融入舞台美学可谓无出其右。演员阵容中,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双奖得主”张璇以京剧功底诠释辛追的多重身份,青年演员龙洁、张科则用丰富的演出经验赋予角色成长弧光。值得一提的是《辛追的家宴》在创制过程中组织化和协同度,这部剧既有湖南省演艺集团内部如省歌舞剧院、省话剧院、省杂技剧院等的凝心聚力,也有来自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如省文旅厅在演员和宣发、省文联在排练场地等的齐心协力,充分彰显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良传统。此外还有和文博圈的“跨界协作”,与湖南博物院合作运用3D打印复原文物,开发VR数字人形象,形成“虚实共生”的观演体验。凡此种种,既保障了作品艺术高度,也为湖南本土演艺人才提供了实践平台。
文旅融合与数字传播的双向驱动
此番创排《辛追的家宴》,省演艺集团旗帜鲜明地在坚持作品质量和口碑的人民性导向同时,进一步转化思维,紧扣“双效统一”,既追求社会效益与文化价值,也关注经济效益和市场路径。在演出模式上,作品与湖南博物院深度联动,计划此后落地博物馆常态化演出,形成“剧场+文博”的文旅新场景,并通过VR眼镜、AR互动等数字衍生品,将“辛追家宴”转化为可复制的文化IP,延伸至线上体验与文创消费。在传播渠道上,项目未局限于传统宣发,湖南交通频道主持人乐成的加盟,让“说书人”把故事早早地说给了电台前的听众,激起了一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兴致。线下进行观剧“体验官”招募,并要求穿汉服入场,还借助“数字帛画”“汉服体验”等话题制造社交裂变,极大地吸引年轻群体主动参与文化共创。这种“汉服cos+科技引流+情感共鸣”的传播逻辑,既强化了文化认同,也为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实现了预售即“一票难求”,票房也蔚为可观。
从“现象级”到“经典化”的跨越
《辛追的家宴》首演已迈出创新第一步,但其潜力犹存、未来可期。一方面,在作品的内涵上要做好内容与形式的平衡,进一步提炼汉代文化的精神内核,避免技术喧宾夺主,如将帛画中的导引术、星象学转化为更具哲学深度的叙事。另一方面,实现IP生态的拓展拉长文化产业链条,联合相关单位或经营主体开发如虚拟导游、沉浸式游戏,打造可持续运营的汉文化矩阵。此外,利用国家文物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契机,借助“马王堆”的世界影响力,开展省内外巡演,推动湖湘文化“出圈”,实现从“湖南样本”到“中国表达”的升级,乃至国际传播的突破。
《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既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更需敢为人先的创新之魂。当文物走出展柜、历史跃上舞台,湖湘文化的生命力便在此间生生不息。
责编:周听听
一审:周听听
二审:张马良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