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头条丨以科技之光,照亮文化遗产传承之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9 11:46:13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杨兴东

近日,马王堆公布的新发现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绮地“乘云绣”实为坐垫,T形帛画也发现改痕。这些新认知,再次让我们感受到文化遗产的深邃与神秘,也凸显了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赋能,为文化遗产筑牢保护防线。说到科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包括马王堆汉墓在内,全国其他地区亦有不少探索。比如敦煌莫高窟,面对风沙侵蚀与岁月剥蚀,研究人员以数字化技术为“武器”,对洞窟内的壁画和佛像进行高精度扫描和重建,构建起“数字敦煌”资源库。再如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智能监测设备全方位守护着遗址,实时监测数据为文物保护决策筑牢根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手段犹如坚固盾牌,守护着珍贵的历史遗存。

科技领航,为文化遗产深度认知提供新视角。先进的检测技术与分析手段,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探索历史真相的道路。在马王堆汉墓考古研究中,高科技精准检测让“乘云绣”的真实身份得以澄清,从神秘“绣品”变为实用“坐垫”;T形帛画上的改痕被发现,清晰呈现古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调整。云冈石窟,智能传感器实时感知温度、湿度,守护佛像纹理,而石质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平台融合多学科技术,为修复工作注入科技活力,让历经千年的石窟艺术重焕光彩。这些科技应用,让我们得以破译文化遗产中的时间密码,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画卷与精神世界。

科技驱动,为文化遗产多元传播插上翅膀。在文化传播层面,科技化身为灵动的羽翼,助力文化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马王堆汉墓的数字化展示成效显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汉代生活场景,与历史亲密接触。故宫博物院“数字故宫”建设成果斐然,文物三维扫描数据既助力修复,又催生琳琅满目的文创衍生品。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全面复原古国都邑布局风貌。科技驱动下的文化遗产传播,不仅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文化的魅力,更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实现了文化遗产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跨越。

当然,善用科技之力的同时,我们也需秉持尊重历史、敬畏文化的态度。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提醒着我们,博物馆及文化遗产不应是孤立于世的“象牙塔”,而应是与当下生活紧密相连、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心灵慰藉的宝库。每一次技术应用,都应以严谨学术研究为基础,使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既重焕新生,又不失其本真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滋养精神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高度。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易博文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