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斯涵 湖南日报 2025-05-19 14:17:1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斯涵
“百年学府底蕴深厚,新农科新工科引领未来。”随着高考临近,湖南农业大学2025年招生政策正式揭晓。记者从该校获悉,今年学校本科招生计划达9300余人,较去年增加近800个名额,其中70%以上计划投放湖南,同时推出新增专业、提前批录取、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多重利好,为考生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
扩招+新增专业:聚焦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
作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2025年,学校新增计划重点向新农科、新工科倾斜,其中种子科学与工程、园艺、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成为扩招主力。
“这些专业紧密对接国家粮食安全、智慧农业等战略需求,也是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领域。”该校教务处副处长娄敏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今年新增食品营养与健康和土地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前者融合基础医学、生物工程等学科,瞄准“大健康”产业,培养食品营养研发与健康管理人才;后者则聚焦耕地资源安全与乡村振兴,培养土地系统科学与国土空间优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未来还将申报智慧水利、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学科交叉型专业,让农学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娄敏表示。
对于湖南考生而言,今年报考农大可谓“机会多多”。一方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继续在提前批录取。“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创新离不开种业人才的支撑和推动,为此,教育部特批部分农业高校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急需紧缺涉农专业,安排在提前批录取,增加了考生的报考机会。”娄敏解释,该专业毕业生可进入隆平高科、中国种子集团等龙头企业,或在农业科研院所从事育种工作。
另一方面,今年增加的招生计划将全部安排在湖南省内招生;继续承担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招生,专业覆盖面广,投档分数比普通类别低5—10分左右。
特色培养项目:从“卓越工程师”到“拔尖创新人才”
在人才培养层面,学校推出一系列“王牌项目”,助力学生成为行业领军者。
其中,湘江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智慧农业、智能小农机、农业无人技术”三大领域,联合行业一流企业开展项目制教学,生均年培养经费达7万元,每年从入校后的新生中选拔40人。“建议物理类考生重点关注,这里将培养未来农业领域的‘工程师+企业家’。”娄敏说。
此外,学校还开设“鸿扬班”“青松计划”“蹲苗班”等特色项目:“鸿扬班”与建筑装饰行业合作,培养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人才;“青松计划”针对食品科学专业,通过配备专属导师、增设科研训练,助力学生冲击顶尖高校研究生;“蹲苗班”则为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全程导师制,培养基层治理与党群工作能力。
志愿填报与转专业:贴心政策护航考生选择
针对志愿填报,学校也提供详细“位次参考”:参考2024年的投档位次:普通历史组最低投档位次在一万四千位左右,最高在八千五百位左右;普通物理组最低投档位次在七万六千位左右,最高在三万八千位左右。另外,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4个专业物理类最低投档位次在十万位左右,历史类最低投档位次在两万四千位左右。
娄敏特别提醒:“非英语语种考生需慎报非语言类专业,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具备绘画基础。”
此外,学生若入学后发现专业不适应,学校实行“转出零门槛”政策,大一、大二每学期均可申请转专业,部分学院成功率超90%。
“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微专业’拓宽视野,学校开设的‘人工智能+’‘智能光电半导体’等20个微专业,可跨学科选修,灵活度高。”娄敏说。
此外,为帮助考生精准报考,湖南农大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咨询网络:考生可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掌上高考APP等平台查询历年分数线、专业介绍;同时,3部招生热线、智能问答系统及企业微信QQ全天候开通,确保“有问必答”。
“农业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学校园艺学院院长武涛在采访中表示,从种子研发到智慧农业,从食品加工到乡村振兴,农学专业正以科技赋能焕发新生机。“期待更多考生加入湖南农大,在这里‘种’下理想,用四年时间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书写青春篇章。”
责编:杨斯涵
一审:余蓉
二审:黄京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