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梦芳华|儿科护士生涯中的感动瞬间

  大众卫生报   2025-05-19 10:11:45

我是一名儿科护士,十九年的职业生涯宛如一条温暖的河流,缓缓流淌于我的生命深处。

每一天,我穿梭于病房之间,面对的是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庞,是宝宝静脉穿刺时的哭闹与挣扎,是他们对治疗的不配合,是家长的高期望值、焦虑与无助。儿科护理是一份既充满挑战又饱含温情的工作,每一天都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在这永远充斥着此起彼伏哭声的工作环境中,我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欢笑与泪水,也在无数个日夜中,用我的专业和爱心守护着这些小天使们的健康。

忙碌中的坚守

清晨,我的一天从查房开始,随后是记录生命体征、为孩子们配药、输液、换药,这些是我的基本职责。儿科护士不仅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一颗温柔而细致的心。孩子们不像成人,他们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不适,有时只能通过哭声或眼神向我求助。每当我走进病房,看到那些小患者,有的带着好奇,有的带着害怕,我就知道,我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更是陪伴和安慰。除了基础护理,我还常常参与科室的培训和考核。“三基考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是我们护士职业生涯中的必修课。为了通过它,白天忙完工作后,我常常利用晚上和休息时间努力复习医学书籍,练习静脉穿刺和心肺复苏等护理操作。记得最初为了熟练掌握小儿静脉输液的技巧,我在输液器最前面的软管上反复练习,手指磨出了茧子。但每当我在实际工作中成功为哭闹的孩子扎上针,看到他们平静下来,用信任的眼神看着我,我都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一次难忘的救治

2021年冬天,一个名叫小林的五岁男孩让我至今难忘。那天深夜,他因严重的肺炎被紧急送进医院。高烧惊厥,呼吸急促,小小的身体在病床上显得格外脆弱。他的父母站在一旁,眼神里满是无助和担忧。作为他的责任护士,我立刻投入到抢救工作中。小林的治疗并不顺利。他的血管细小脆弱,输液时找不到合适的静脉。我一次次尝试,小心翼翼地调整针头,生怕给他带来更多痛苦。终于,在第三次尝试后,我成功插入了针头,看着药液缓缓滴入,当监护仪响起规律的嘀嗒声,我长舒了一口气,才发现自己的护士服已被汗水浸透。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几天,我密切监测他的体温、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协助完善各项相关辅助检查,在对症护理工作过程中理论结合临床实践。

在那期间,我每天忙碌完医院的工作后,就一头扎进医学书本间,加强学习并掌握相关疾病的预防与临床护理知识。小林的治疗让我把学到的技能派上了用场,在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配合。几天后,小林的病情终于稳定,他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并会主动向我打招呼,扎针时主动伸出小手,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努力的回报

小林出院那天,他和父母特意来找我,送了我两个大苹果,感谢我的细心照料。他们说,没有我的专业技术和精心护理,小林不可能这么快康复。我们专业值得信赖,让他们感到非常放心和安心。不仅于此,在儿科护理的工作中,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用爱心和耐心守护着孩子们。不仅同事和领导注意到我在工作中的表现,我的努力也被大家看在眼里。最终,在医院的年终总结会上,我被授予了“优秀护士”称号。站在领奖台上,我心里既激动又感慨,这份荣誉属于我,也属于每一个默默付出的儿科护士。

爱与责任同行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我深感责任重大。每一次成功的治疗,每一个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无论是三基考试中挥洒的汗水,还是坚守病房那份坚定的信念,亦或是患者回馈的每一声“谢谢”或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用爱和责任守护每一个小生命!未来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为他们点亮健康明天而奋斗不息。

汝城县妇幼保健院 何文娟

责编:袁小玉

一审:袁小玉

二审:张丽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