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9 09:45:26
作者:吴跃华 肖喜庆
红薯作为一种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的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红薯,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是关键。
红薯对土壤的要求较高,理想的土壤应具备深厚的土层、疏松的质地以及良好的灌排能力。在选地时,应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土或砂壤土。对于土壤贫瘠或排水不良的地块,应进行改良或避免种植。整地是红薯种植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深耕土壤至30厘米左右,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通气性和透水性。同时,结合深耕进行土壤消毒和杀虫杀菌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整地后,起垄种植,垄距一般保持在60-90厘米,垄高20-30厘米,这样的垄形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红薯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排水和灌溉。
红薯的选种直接关系到产量和品质。在挑选红薯种子时,应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土壤类型及市场趋势,选择产量丰富、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品种。育苗是红薯种植中的关键环节。一般采用大棚配合地膜或冷床双膜育苗。在育苗期间,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促进薯苗的健壮生长。当薯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应及时进行假植,以培育壮苗。
移栽时,应选用无病壮苗,剔除病苗、弱苗。移栽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红薯品种特性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当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进行移栽。合理密植是提高红薯产量的重要措施。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栽插时间等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栽植密度。一般丘陵旱薄地宜密植,每亩4000-5000株;高肥水地块密度宜稀,每亩3500-4500株。鲜食型品种宜密植,每亩4000-5000株;淀粉型品种宜稀植,每亩3000-3500株。夏薯比春薯每亩增加200-300株。
红薯的田间管理包括水肥管理、中耕除草、提蔓断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水肥管理应根据红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土壤肥力条件来进行。在分枝结薯期,应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0%左右,以促进单株结薯数量和中型薯块比率。在封垄期和块根膨大期,应适时追施化肥,以满足红薯对养分的需求。中耕除草是红薯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红薯生长,同时减少杂草对养分的竞争。提蔓断根是控制红薯茎叶徒长、促进块根膨大的有效措施。在红薯生长中期,应适时进行提蔓断根操作,但要注意不能翻蔓,以免损伤薯蔓和根系。病虫害防治是红薯田间管理的重要任务。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配合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红薯的收获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当红薯茎叶开始枯黄、薯块达到适宜大小且表皮光滑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时,应注意避免损伤薯块和根系,以保证红薯的品质和产量。总之,掌握科学的红薯种植技术要领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关键。通过选地与整地、选种与育苗、移栽与密植、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获等环节的精心管理,可以显著提高红薯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责编:王美慧
一审:王美慧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