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深度丨幸福生活可感可及——郴州奋力书写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温暖答卷

  湖南日报   2025-05-19 08:03:33

何庆辉 郭永红

5月16日,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宜章吉兴纸业有限公司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受表彰。这是郴州助残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郴州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抓服务、抓保障、抓争创,切实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康复救助、无障碍改造、就业创业等工作成效显著,让残疾人幸福指数、获得感不断提升。2024年,市残联获评郴州市民生可感行动表现优异单位、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单位,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被评为“先进”等次。促进残疾人就业“三个首创”经验受到中国残联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在郴州调研时,给予郴州残疾人工作高度评价。

“插上翅膀”助力飞翔圆梦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然而,有的孩子因先天不足或后天不幸导致残疾。党和政府从未放弃每一个孩子,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一个都不能少!”

(残疾儿童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免费接受康复训练。)

“感谢党的好政策,瑜瑜现在可以和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们进行语言交流、一起做游戏了。”聊起瑜瑜时,妈妈露出灿烂的笑容。

2020年6月,3岁的瑜瑜被确诊为疑似孤独症儿童。从残联得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后,瑜瑜妈妈便办理入训手续,带着瑜瑜进入北湖区启点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通过一年多的康复训练,瑜瑜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交能力有了明显提升。2022年9月,瑜瑜已回归正常生活,进入幼儿园学习。

近年来,郴州精心组织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把好对象筛查关、机构建设关、安全检查关,深入到村(社区)残疾人家中,调查摸底、宣传;开展“一站式服务”,让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家长一次性办结康复救助申请,及时开展康复训练;对定点康复机构开展督查,详细了解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开展情况,并征询家长对康复机构服务的满意度。去年,郴州为1690名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康复训练,完成省定任务的150%。

同时,郴州市持续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针对行动不便、生活自理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对厨房、卫生间等进行无障碍改造,安装无障碍坡道,有效消除重度残疾人的居家障碍。严格落实辅助器具申领补贴制度,全面推进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去年,高质量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070户,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103%,群众满意度100%;为3450名残疾人适配了各类辅助器具,为8199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服务率99.85%。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湖南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善的一群人”的目标要求,郴州市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大爱之城、温暖之城,出台市本级《郴州市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指导性建议》,细化友好单元建设内容,开展大型商场、公共场所、城市道路、景区等无障碍建设。推进现有15个友好单元(友好社区、友好医院、友好企业、友好景区)规范化建设,精心打造了“燕南社区”等5个市级友好单元,着力打造郴州典型特色。

“莽山风景真美,坐轮椅也体验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肢体残疾人王先生与朋友分享。郴州市重点打造的“友好景区”典型——莽山五指峰旅游景区,入选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精品案例”。景区通过建设高空索道、游步道、电梯系统、提升机系统、辅助设施系统、无障碍换乘系统和标示指引系统等,让残障朋友无障碍坐游莽山、轻松出游成为现实。目前,东江湖、苏仙岭、飞天山等名胜景区均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无障碍成为郴州旅游独特名片。

“三个首创”擦亮就业品牌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是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为幸福的现实途径。

让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一直是郴州市残联的重点工作。残联工作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将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解决方案,积极向市委、市政府进行汇报。

精准施策出实招。郴州市政府出台了促进残疾人就业“24条措施”,其中3条措施为全省首创。首次将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后家庭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12个月的渐退期;首次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6倍工资奖励;首次对残疾人集中用人单位设置配备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并纳入县市区政府公益性岗位管理。

“三个首创”妥善解决困扰残疾人就业的几个难题。首推延长低保渐退期,消除了残疾人宁愿吃低保,也不愿就业创业的思想顾虑。首推施行6倍工资奖励,减轻了辅助性就业机构、集中就业单位负担,解决了企业不愿招聘残疾人的顾虑,也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首推残疾人集中用人单位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确保就业残疾人面临的困难能及时协调解决,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

“去年,市本级对26家2023年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进行了奖补,共计68万余元。”郴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市残联将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励资金8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确保6倍工资奖励措施落实落地。

“三个首创”极大地提振了残疾人就业市场信心,培育了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扩大了残疾人就业容量。通过积极落实“三个首创”,充分发挥残保金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作用,2024年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1138人,全市残疾人就业率高出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创新创业如火如荼。郴州市残联充分发挥推动残疾人创新创业桥梁与纽带作用,引领残疾人在农副业、互联网平台、新能源配件、非遗文创、手工产品等领域创业,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和项目。在湖南省首届残疾人创新创业大赛上,郴州市残疾人代表队荣获一金二铜佳绩。

此外,实施“阳光增收计划”,举办全市残疾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邀请多位丰富经验的讲师授课,通过“理论+实践”方式,帮助残疾人学员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去年,为1708名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231名残疾人提供创业扶持、40名残疾人乡村振兴带头人提供培育等服务,确保困难残疾人连续四年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

“一面锦旗”诠释大爱担当

“感谢残联对我们受灾残疾人的帮扶!”2月18日,资兴市去年特大洪灾中受灾残疾人代表专程来到郴州市残联,送上一面“助残为民办实事 真情帮扶暖民心”锦旗,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对残联干部职工结对帮扶的感激之情。

(资兴市受灾残疾人代表向郴州市残联赠送锦旗。)

去年,受台风“格美”影响,资兴市遭受特大洪灾,受灾人口达12.8万人,其中1470名残疾人受灾,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危难时刻,郴州市残联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组织人员多次深入灾区,走访慰问受灾残疾人,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积极协调各方资源,配合当地党委、政府为他们提供生活救助、心理疏导、康复服务等全方位帮扶。

灾后重建过程中,郴州市残联更是倾注了大量精力,积极向省残联争取资金和爱心物资,并响应省残联号召,常态化结对帮扶385户受灾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多次走访慰问灾区受灾残疾人家庭,为他们送去辅助器具和爱心物资等生活必需品;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同时,联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助残帮扶,为受灾残疾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洪水过后,厂里只剩下一块牌匾。当时我特别绝望,但一想到身后还有几十个家庭,我告诉自己,绝不能倒下。”洪灾中,肢体残疾人何华健创办的“健辉服饰”厂房淹没、设备尽毁,损失严重。公司36名员工中,脱贫户、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就有20余人。

灾后,何华健通过党和政府、各级残联的扶持积极开展自救,租赁、购置了一批设备与原材料,在资兴市州门司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租了几个门面作为临时厂房,积极筹备服饰厂复工复产。随着订单增多,临时厂房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何华健犯了难。了解到情况后,各级各部门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郴州市残联带来了10万元复工复产帮扶资金。

自去年10月以来,郴州市残联主动践行“娘家人”的使命担当,落实“一领二守三帮四送”帮扶要求,采取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四级联动、分类帮扶措施,及时解决受灾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确保资兴1470名受灾残疾人不掉队。

从民生保障到就业创业,从灾后救援到长效帮扶,郴州市残联用行动书写大爱担当。“锦旗是对残联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郴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建兵表示,将坚持“闯创干”精神,继续用心用情做好残疾人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迈向更高台阶,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共享美好幸福生活。

(本文图片均由郴州市残联提供)

责编:何庆辉

一审:何庆辉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