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校园红色教育新IP——解码红色教育的“耒阳东江中学模式”丨湖南日报要闻

  湖南日报   2025-05-19 07:22:57

吴雅敏 邓正华 匡顺华 邓美玉

【核心提示】

红色资源是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各中学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引导学生了解、喜欢、践行“红色”?

耒阳市东江中学

耒阳市东江中学(以下简称“东江中学”)在这堂“同题作答”的“公开课”中强势“出圈”,备受瞩目。

近年来,东江中学通过“听、说、读、写、画、唱、动”等多种方式,打造出“以红色教育赋能学校整体发展”的独特模式,凭借浓厚的氛围、系统的体系、创新的模式、独特的魅力,实现了“叫座”又“叫好”:获评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衡阳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组织,成为耒阳市首所红色文化示范校、同心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红色研学基地,吸引了20余所中小学、2万余名师生前来开展红色研学共建活动,引发了周边县市10余所学校前来观摩“取经”……点亮了我省校园红色教育的新IP。

学校校门

作为革命老区,耒阳市曾创造“万人齐上井冈山,八千皆是耒阳人”的壮举,涌现出大批革命先烈。东江中学所在的水东江区域,是湘南起义的指挥中心、井冈山会师出发地,是耒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也是耒阳农军和群众浴血奋战的代表性区域,是名副其实的“红土地”。

然而,在推进红色教育之初,东江中学却是一所教学质量全市“垫底”、校园环境“一张白纸”、生源不足500人、学生“躲着走”、被群众视为不入流的“泥巴中学”。

惟其艰难,才更显价值。在此背景下,东江中学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通过红色教育实现全面提升?   

【一线调研】

让红色氛围“浓起来”

——红色氛围满校园,最是红色好风景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张苏区纸币劳动券……”2023年10月10日,耒阳市港湘实验学校师生走进东江中学,开启了一场红色研学之旅。

耒阳市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学生走进东江中学,开展“万人进东江 薪火代代传”红色研学活动

为何选择东江中学?

近年来,该校扛牢“耒阳市首所红色文化示范校”的责任担当,其红色教育展现出强大的“溢出效应”,成为该市中小学生“万人进东江 薪火代代传”红色研学活动的基地。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教育哲学?

东江中学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其前身为水东江街道初级中学。2020年,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耒阳市委、市政府对该校进行改扩建,更名为“东江中学”,并升格为局直学校。

同年8月,文言昭被任命为改扩建后的首任校长。如何使学校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他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彼时,耒阳市委、市政府正大力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倡导打造‘一校一品’,这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道路。”他回忆说。

(井冈山出发地)红色文化浮雕

“红色精神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成功,也将指引我们办好一所学校。”文言昭认为,东江中学所在的区域红色资源丰富,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优势,“培育又红又专的英才乃教育之根本,红色教育真正搞好了,成绩不会差。”

(井冈山出发地)红色文化浮雕

乘着耒阳市委、市政府的政策东风,文言昭提出“铸就红色文化品牌,勇当立德树人先锋”的发展定位,秉承“家国情怀、厚德强能”的办学理念,致力打造“学生向往、家长赞誉、社会满意、教师幸福”的“四有学校”。

如何实现红色教育与学校发展深度融合?

东江中学成立红色教育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红色教育建设方案》《红色文化进校园管理制度》等,确立“在硬件中彰显红色文化、在活动中体现红色文化、在课程改革中贯穿红色文化,让师生成为红色文化形象大使和红色基因传承者”的目标任务。

同心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通过深入当地走访调研,东江中学决定打造“薪火校园”系列红色硬件,并通过耒阳市教育局先后争取近百万元的资金支持。

于是,校园内红色文化长廊“薪火园”拔地而起,展示水东江本土红色历史;第二教学楼大厅被打造为“薪火厅”,系统呈现“百年党史”“红色精神”;井冈山出发地浮雕“薪火墙”巍然耸立,再现革命先辈从水东江踏上井冈山革命征程的历史场景;探索“红色+清廉教育”模式,在清廉文化长廊中展示10位本土革命烈士的廉洁事迹;“薪火阅读角”“红色大讲堂”和“统一战线同心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相继设立,形成了完整的红色育人环境闭环。

红色文化大厅

此外,校园内的LED屏幕、宣传栏、教室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媒介,以及传统的黑板报、楼道标语也纷纷“上阵”,多形式展示红色革命历史。

“处处皆红色地标,处处蕴红色元素”,成为东江中学给参观者留下的鲜明印象,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清廉文化长廊

一个好决策、好定位可以激发学校的无限潜力。

东江中学深刻把握“红色”这一最鲜亮的底色,不仅引领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还收获了耒阳市集团化办学示范校、清廉文化试点校等一张张名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让所有课程“红起来”

——红色智慧启心智,最是红色引喝彩

“英雄树下誓言重,革命精神永传承……”在高三8班的班会课上,班主任刘雨梅以耒阳革命烈士的诗句为引,生动讲述英雄事迹,激发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学生参加耒阳市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线上接力系列活动

如此“带感”的红色班会课,背后有何“大招”?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学校已成常态。”东江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梁娟介绍,学校将红色教育融入课程育人体系,确保人人都能上好红色教育课,人人都是红色文化的形象大使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耒阳市红色故事会进校园(东江中学专场)暨“红色五月,奋斗青春”主题辩论赛

近年来,耒阳市编辑出版了《耒阳红色故事汇》《耒阳红色人物清廉故事》两套本土教材,各学校每周开设一节红色教育课程。

东江中学在此基础上,结合耒阳红色革命故事、传记、散文、诗词等,编辑了《东江红韵》校本教材,并通过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途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

学校举行红色教育主题辩论赛

同时,组建了由学校党员干部、党员教师组成的“红色讲师团”,定期为学生上思政课,内容紧扣红色教育主题;在耒阳市率先创建首家中学团校,由德育、青年骨干教师针对入团积极分子、团员等开展系列培训。

如何确保这些举措高效运转?

“学校将红色教育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内容,通过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实现所有课程‘红起来’。”党建办主任杨军揭秘道。

教务处主任蒋建军补充说:“红色教育激发了教师爱校如家的热情,他们以奉献为乐,甚至自发捐款,短短几小时筹集5万元用于校园绿化建设。”

学校开展“清风润校园,廉洁伴我行”清廉剧场活动

有这样一组闪亮的数据:文言昭获评衡阳市师德楷模、教育系统十大新闻人物,张运芽晋升正高级教师、入选全国“科创导师团”导师;150名教师在各级比赛中获奖,240名教师获各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此良好势头下,学校探索出‘红色+科创教育’模式,推动科创中心快速发展。每年有600多名学生参与科创活动,在省、国家级赛事中获奖近500人次,拥有6项发明专利,教学质量在全省领先。”科创中心主任张运芽介绍。

学校举行“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老兵故事分享会

这是一方老师的“诗与远方”,更是学生的“梦圆之地”。

东江中学校长陆小青坦言:“尽管学校生源基础薄弱,留守学生占比高,提升教育质量难度很大。但在红色教育的多重赋能下,我们实现了‘逆风翻盘’。”

以数观势,教育教学“成绩单”生动诠释了“低进优出”“点石成金”的转化奇迹——

2022年,高一年级学考合格率达100%;2023年,高考成绩居耒阳市公办普通高中榜首;2024年,高考、中考成绩均占据“C”位。

学校获评“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生源基地”

以点窥全貌,教育教学“荣誉榜”形成了国家、省、市级的“大满贯”——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生源基地,湖南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试点校,衡阳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优胜单位,耒阳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一等奖……

同行们纷纷感叹,东江中学在短短两年内教学质量从“垫底”跃升为“前茅”,创造了“从起点看不可能实现”的奇迹,堪称“现象级”后发赶超案例。

学校开展“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

家长和孩子们也对该校充满向往。水东江街道办事处竹市居委会的刘女士称赞:“东江中学以优异成绩征服了世人,成了‘香饽饽’,以前还得外出择校,现在可是‘一位难求’。”

从“泥巴中学”到“人人喝彩”,东江中学仅用2年时间就实现了“四有学校”办学目标,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成为耒阳市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让红色活动“彩起来”

——红色风采燃梦想,最是红色倍出彩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3年9月21日,东江中学800余名高二学子在韶山毛泽东广场庄严宣誓,铿锵誓言回荡在青山之间。

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

2023年4月,我省启动“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东江中学积极响应,成为耒阳市首所开展该活动的学校。学生们深受触动,直呼“脱胎换骨”。

为何如此重视?又为何成效显著?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现场

“‘我的韶山行’引领学生走进伟人故里,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实现了‘以研促行’。这是我们一直践行的理念,让师生在多彩的红色教育中升华价值,转化为行动。”文言昭解释道。

如何让红色教育活动入脑入心入行?

东江中学定期开展红色画展、知识问答、诗词朗诵、故事演讲、文化征文、歌曲比赛等活动,邀请参战老兵、烈士后代、党史专家进校讲座,组织师生参观耒阳市党史陈列馆、梁家祠堂、谢维俊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使红色教育活动深入化、常态化。

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为了让学生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还创新打造了学生‘薪火讲解员’队伍。”梁娟介绍。

数据显示,5年来,东江中学共开展各具特色的红色主题活动380余次。

与这些瞩目的数字相伴随的,是“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初三年级主任谭小云感慨道:“学生们在捐助等善举上不再是偶尔闪光,而是成为一种自觉。”

红色教育还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体艺“底子”,出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喜人现象。

组织师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以H2011班学生伍同学为例,2020年以中考644分入读东江中学。3年里,他积极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学业与体育双突破,2023年高考以优异成绩被武汉体育学院录取。

学生在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摘得2枚金牌

伍同学并非个例。4年来,该校有70余人凭借体艺特长考入本科院校、30余人考入省示范性高中,在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中斩获冠、亚军等9个奖项,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摘得2枚金牌,在市级音体美比赛中屡创佳绩,成为耒阳市普通中学的“体艺标杆”,获评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摔跤)基地校。

学校团委组织各班团员代表到湘南起义旧址(培兰斋)参观

此外,德育工作、清廉学校建设经验在耒阳市、衡阳市推广,获评湖南省示范性“青年之家”,衡阳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书香校园……“红色”引领东江中学荣耀等身,写就了“红土地”上最深情的告慰。

学校开展“传承雷锋志 播种绿色情”3·12植树节主题活动

“红色教育启迪当下,更昭示未来。当前,我们正着力创办‘学生优德、教师优能、环境优美、质量优异、学校优品’的‘五优学校’,将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深化红色教育,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对于红色教育,文言昭始终笃信笃行、热情投入,坚持常修常悟、常炼常进。

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一个“2.0”版本的校园红色教育新IP正在全速加载中……

【调研启示】

东江中学何以“红”出了圈

彭国军

校园红色教育底色为“红”,核心在“育”,是一道涉及情怀智慧、育人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多方面的“多选题”。东江中学何以“红”出了圈?

东江中学的“红”不只是景象上的“红”,更是意象与精神上的“红”,是一种内外兼修的“红”,既是一部红色教育铸魂育人的“践行史”,也是一部薄弱学校依托红色教育实现华丽蜕变的“成长史”。

面对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和薄弱突围的严峻挑战,东江中学善于“乘东风”“牵牛鼻”,巧于“弹钢琴”“转盘子”,将推进红色教育的过程转化为发展机遇,在短时间内递交了“群众得实惠、师生获成长、学校迎发展”的“三赢”答卷,既印证了红色教育的强大效能,也彰显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心与智慧。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深的告慰。红色教育“爆红”是起点,“长红”才是关键;“出圈”并非目的,发展才是根本。东江中学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只要系统谋划、全面发力、常悟常进,定能有效“解题”,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赢得师生成长、家长赞誉、社会认可的多重成效,让学校成为学生的“梦圆之地”、教师的“诗与远方”、群众点赞的“好学校”,呈现出“胜景无边”的壮丽图景。

扫一扫 看视频

(原载于5月19日《湖南日报》第5版)点亮校园红色教育新IP-----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责编:吴雅敏

一审:吴雅敏

二审:彭国军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