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港洽周”观察:同频共振融入大湾区

孟姣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5-18 21:28:28

5月13日至16日,2025湖南“港洽周”活动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港洽周”这张湖南对外开放的“名片”,在2025年的初夏迎来了一场更具深意的绽放。

当关税壁垒导致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双循环”战略走向纵深,湖南携203个招商项目,用4天时间、20余场活动,精准向粤港澳大湾区展示“所长”、传递“所需”。

从科产融合的闭环构建,到湘商校友的“战略转身”,再到“161”营商环境优势的系统发力,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揭示湖南与粤港湾大湾区协同的新逻辑。

科产融合:从“各自为战”到闭环构建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分化的背景下,科产融合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生存的必答题。

今年的“港洽周”上,湖南大张旗鼓将8条重点倍增产业链推向台前。从航空航天到生物医药,从新能源到音视频产业,每一场推介会的背后,都是对“产业落地”与“技术突围”如何咬合的深度思考。

香港的科研实力与湖南的制造能力和产业承接能力,在这场融合中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交银国际执行董事谭岳衡提出的“前研后产”模式,正在从构想走向现实:香港城市大学与长沙园区共建的3D打印联合实验室,已孵化出3家年产值过亿的高科技企业;湘江实验室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开发的AI芯片,即将应用于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智能系统;萨摩耶云科技集团7年来在湘投资11亿元,整合湘港高校AI研究资源与湖南产业基础,打造“湘港研发+湖南转化”创新走廊。这种“香港研发、湖南转化”的闭环,不仅缩短了技术到市场的距离,更让湖南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打开新的突破口。

资本的流动则勾勒另一条连接线。财信金控的“金芙蓉”基金政府出资比例高达80%,这种“真金白银”的诚意,正撬动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资本投向湖南科创领域。

记者注意到,在香港举行的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洽谈会后,湖南“趁热打铁”举行拟赴境外上市公司与港交所对接会。湖南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加速期,对金融需求迫切,当前湖南在港上市企业9家。参会企业对多元融资的迫切需求,则传递更为清晰的信息:资本融合亟需更高效的联通。

湘商与校友:情感牌仍在,利益链更强

湖南有近30万湘商、10万校友扎根港澳,他们始终是湖南招商引资最特殊的“纽带”。今年“港洽周”透露出一个鲜明转向——情感牌仍在,利益链更强。

当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在座谈会上谈起“回乡创业的初心”,台下坐着的不仅是怀旧的湘籍企业家,更多是手握核心技术的新生代创业者。

近三年湘商回湘投资企业超3900家,到位资金1.63万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湖南从“老乡情怀”到“产业生态”的升级。深圳证通电子投资10亿元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看中的不仅是乡情,更是长株潭都市圈的数字基建布局;玉湖冷链选择长沙作为中南枢纽,既因“专班服务”的效率,更因湖南作为中部冷链物流中心的区位价值。

校友经济的变化别具深意。中南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Entrust大中华区有限公司总裁蔡学民介绍,中南大学香港校友会的1200名会员中,既有年逾九旬的湘雅医学泰斗,也有通过香港“高才通”计划赴港的“90后”博士。这种跨越代际的人才网络,正在构建“柔性流动”的创新生态:港科大李泽湘教授团队的新专利,通过校友渠道优先落地湘江新区;而湖南企业的技术难题,又经由校友会直通香港高校实验室。

商协会的角色转变同样值得玩味。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王博文不再只是“联络人”,而是带着具体的产业升级方案而来——从绿色制造标准互认到跨境供应链金融试点,这些议题的深度,折射出湘港合作正从“项目对接”向“规则对接”的生态共建升级。

5月16日,湖南—粤港澳大湾区院校企业成果对接会在深圳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161”优势:从“政策洼地”到“系统竞争力”

毕马威报告将湖南的“一低六好一优”投资优势(简称“161”优势)具象化为可量化的数据:生活成本仅为一线城市的五分之一,却坐拥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种“低成本+高配套”的组合拳,显示湖南的招商逻辑正从“政策优惠”转向“系统竞争力”。

在深圳举行的湖南自然资源全要素推介会上,湖南“资源超市”受到投资人热捧。土地供需信息实时更新的“资源超市”、项目与地块智能匹配的算法系统,这些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让“有项目无地”“有地不为人知”的困局破题。14个市州纷纷推出的“市州门店”,将招商从“省级统筹”细化到“区县定制”。深圳湖南商会执行会长、深圳市泓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光感慨:“过去要找遍半个湖南,现在像逛超市一样选地块。”

“161”优势在细节处见真章,更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认可。“在湖南,企业从设立到壮大全程无忧”,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林点赞湖南;“良好环境助力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业副总裁廖仁斌称赞湖南“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体系;玉湖冷链长沙项目从签约到封顶仅用一年,总经理左值诵感叹:“身在湖南,办事不难。”

当洞庭云涛与维港碧浪共振,此次“港洽周”活动折射出的区域协同新逻辑,值得对开放型经济展开新思考。

5月16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全要素市场入湾区推介会在深圳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责编:于淼

一审:于淼

二审:张尚武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